放大圖片
■上周國資委下令旗下以非內房為主要業務的央企,在完成自有土地開發,以及已開發的項目後,需要退出房地產業務,總數達78間。圖為上海一樓宇。 路透社
康宏證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
上周國資委下令旗下以非內房為主要業務的央企,在完成自有土地開發,以及已開發的項目後,需要退出房地產業務,總數達78間,佔央企數目比例高逾7成,另原有16間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則不受影響。
此項措施對內房實質調控效用雖然有限,但以央企作為「開刀」對象,就再度予市場清淅信息—當局調控內房的態度依舊,日後或再有進一步措施出台,勢對內房銷售氣氛構成不利。
國資委表示,截至去年底,16間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央企,其資產佔央企房地產板塊總資產85%,為5,616億人民幣(下同),銷售收入1,899億,佔比86%,188億的淨利潤,也佔央企房地產總額的94%,可見被勒令停止房地產業務的央企,其房地產規模並不算大。
此外,09全年央企房地產銷售額為2,209億,只佔全國商品房銷售的5%,銷售面積所佔的比例也只有3%,央企在整個內房產業中所佔的比率相當小,更遑論被下令退出房產業務的央企,對內房造成的直接影響,措施的姿態性質高於其實際效用。
央企「不務正業」惹關注
國資委此舉,意在打擊央企「不務正業」的趨勢,去年內地90多宗「地王」成交中,約60宗由央企奪得,當中投得「地王」的企業竟包括鋼鐵、醫藥及農業等行業,而國企投得的地皮,每平方米價格超過民企3成以上,達11,385元,投機意味濃厚。
另一方面,當局也是出於避免房地產市場因為央企而加劇資產泡沫的浮現,更重要的是給予市場以及地方政府明確信息—中央將不容許投機性住房,以及房地產價格過度上升,各方需配合壓制房價漲幅。
中國指數研究院表示,2月全國大部分城市的住宅成交量按月大幅減少,主要因為春節因素帶動,惟1-2月累計成交量與09年同期比較,亦有明顯升幅,且預期發展商將於3月淡季過去後加緊推盤,利好交投。
當局早前推出一系列調控內房措施,市場反應不大,1月及2月全國70大中城市樓價指數分別按年上升9.5%及10.7%,2月數字更是23個月新高,加上市場已經消化早前推出的調控措施,市場流動性也未有大幅減少,預期3月樓價再度熾熱的機會不小,或迫使當局推出更嚴厲的調控方案。
內房股只宜作長線吸納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分配局局長熊志軍認為,房地產市場不成熟,存在暴利,當局應徵收暴利稅,限制內房的利潤金額。另早前傳出的物業稅也是另一潛在調控手段,預期內房年內將續受政策影響,現階段只宜作長線吸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