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證監會持牌人士 涂國彬
每隔一段時候,投資者都可以來個賽後檢討,視乎個人的投資習慣,年期可長可短,短的可能是每天,長的可能是每年,不長不短的,每季或每月檢討,也是合適。事實上,強積金總算是較長線的投資,但每季看一看,即使投資組合不作改動,也得了解一下表現如何,看看是否符合本身的估計。
的確,傳媒也傾向於每季為大家計一計,究竟投資於這個或那個市場的回報如何。既然如此,不怕從俗,看看2010年首季如何。最值得留意的是,大家一面倒看好的內地或香港股市,表現反不及歐美日等地。原因不難明白,當去年各國投入巨資救市之際,投資者最先搶進的必然是經濟打擊最小的地區,也就是內地和香港。直到後來,實體經濟的復甦勢頭有點像樣,才會慢慢加添其他地區的比重。
正因如此,去年率先見到反彈的,自然是最敏感的資產價格升值相關概念股份,而且升幅巨大。相反,由去年尾開始,高位略見獲利回吐的壓力,也正是這些股份。取而代之的,是部分與實體經濟復甦較密切關係的,這些股份的升幅未必那麼大,上升的速度也不那麼快,投資者的心理準備應要調整為保守一點,期望低一點較好。
實體經濟復甦概念股獲垂青
事實上,事態發展也正如這種推論所見,就以港股為例,第一季的表現計,恆生指數成份股中,升幅達雙位數的順序如下:思捷(0330)、利豐(0494)、中遠太平洋(1199)、招商局國際(0144)、國泰航空(0293)和港鐵(0066),除了港鐵算是半隻地產股之外,其他全部是跟實體經濟復甦相關概念板塊,與筆者一直在本報所述的一樣,資金由去年的資產升值板塊,然後換馬至今年當炒的實體經濟股份,包括航空、航運、港口、碼頭、集裝箱、出口、工業等。
話說回來,目前最值得思考的是,第一季如此,第二季又如何。這裡必然涉及很多假設,最主要假設當然是實體經濟繼續復甦,未必快速,但方向上是繼續。如此一來,則上述板塊的股份應該可以繼續受惠,而換馬的情況會繼續。
港股有望擺脫上落市悶局
當然,整體大市的方向也重要。經歷過第一季由年初22,500點附近,跌至2月中的19,500點附近,之後回到21,000點水平,然後反覆在這裡橫行,上落市格局慢慢在21,000點形成,短期有一定慣性。幸好,長假期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也是第二季首個交易日所見,港股重上21,500點以上,而且成交增加,略見嘗試擺脫早前一直牽制大市的21,000點。假如長假期時沒特別事態發展的話,港股在假後回來,的確有可能上試22,000點,進一步擺脫上落市悶局。是否如此,大家拭目以待。然而,無論如何,整體股市繼續由去年的當炒股,轉而炒落後股,是相當明顯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