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正茂 資深評論員
二○一二年政改一役,香江反對派分裂為「溫和反對派」和「激進反對派」。其實,以「激進反對派」形容社民連和公民黨,形容他們的所作所為,實在有些太「學術」,不能準確和生動地描述他們。於是有輿情把他們稱之為「狂躁反對派」,似乎更準確、更生動也。
日前,最新民調顯示,政改方案通過後,「狂躁反對派」議員的民望評分全部下跌。其中社民連的梁國雄跌幅最大,是三十名地區直選議員中支持度最低者;該黨的黃毓民、陳偉業跌幅緊隨梁國雄,他們三人在所屬選區中皆排名最尾。
公民黨的余大狀和陳大狀也下跌,其中陳大狀在選區中包尾二,同樣慘不忍睹。公民黨雖然在政改通過後,沒有像社民連一班人那樣有十分「狂躁」的粗口和肢體動作,但因為他們在「公投」運動中公然鼓吹「起義」、「解放」等「十分激進」、「造反味道很濃」的主張,故他們在政治形象上已屬相當「狂躁」殆無疑問也。民望評分大跌不可避免。
香港是一個「中產」程度頗高的社會,是一個教育程度、公民意識頗高的社會,是一個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的社會,是一個崇尚講道理的社會,因此,從整個社會氛圍而言,沒有多少讓政客們「激進」、「狂躁」的土壤;政客們用「激進」、「狂躁」播下的種籽,長不出像樣的植物,更成不了氣候。當然,他們不會完全沒有市場,因為香港畢竟又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所謂「樹林子大:什麼鳥都有」,有幾隻烏鴉、蝙蝠鬧騰也屬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