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博士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民主黨雖然津津樂道通過政改方案的「功績」,但民主黨何必邀功,因為這無法掩蓋民主黨在政治利益最大化下作出的精明選擇。政改方案通過後,民主黨似乎已在左右開弓:一方面在某些方面重拾激進姿態,以撬回被公社兩黨搶走的激進票源;另一方面在政治光譜上擺出最廣陣勢,以便不斷入侵建制派地盤,搶奪民建聯和自由黨的選票。建制派不可被政改波譎雲詭、變幻莫測的表象所迷惑,應洞察政改通過後的最新政治形勢,知己知彼,才能掌握主動,作出積極因應。
民主黨發表《政改六人工作小組報告》,民主黨似乎自我膨脹,除了直指特首曾蔭權「廢廢哋」,又聲稱民主黨與中央在平起平坐及對等的基礎上「談判」,而且中央作出很多讓步,似乎要表明民主黨英明神武,江湖地位不同凡響。
民主黨心態膨脹
民主黨在報告中津津樂道通過政改方案上的「功績」,通過披露與政府和中聯辦的溝通「細節」,竭力抬高民主黨在香港政制發展上的地位和作用。梁愛詩在民主黨發表報告後極短時間內即發出聲明,澄清與事實不符之處,實在是意味深長。其中一個重點,梁愛詩指出,不是她主動找民主黨商討政制,而是民主黨希望與中央溝通在先。梁愛詩的聲明,特別提醒民主黨不宜妄自尊大,提醒民主黨政改之所以突破,「是由於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主要政黨深明大義,能夠作出重大妥協,當然也考慮到市民的意願」。梁愛詩的聲明如醍醐灌頂,未知民主黨會否有所徹悟?
今次政改突破,並非如民主黨在記者會上所言是什麼「民主黨與中央談判」云云,因為這種說法,不符合中國單一制的憲制原則,除了台灣之外,中國任何一個地方政府或團體都無權與中央談判。而今次本港民主黨與中央是溝通協商的關係,並非談判關係。雖然民主黨報告的書面用語標題已不再出現「談判」的字眼,但在口頭上仍然以「談判」來稱呼,這是對憲制原則的疏忽,還是心態膨脹的流露?
民主黨政治妥協出於選舉利益需要
今次政改雖然波譎雲詭、變幻莫測,但仍然有跡可循。民主黨希望與中央溝通在先,是因為如果政改再次被捆綁否決,民主黨將成最大輸家。事實上,公社兩黨搞「五區公投」,是要搶奪民主黨的選票,民主黨一早識破公社兩黨搶劫選票的伎倆,不參與「五區公投」,保住了中間選民,但流失了部分年輕激進選票。這對民主黨來說,是以最小的損失回擊了公社兩黨的搶票策略。但如果政改再次被捆綁否決,民主黨就做了公社兩黨的附庸,會流失大量中間選民。
民主黨為擺脫被公社兩黨狙擊的危機,不參與「五區公投」,在政改中選擇溫和理性務實路線,勇於妥協,為政改突破原地踏步的「怪圈」創造條件,不僅防止了激進勢力大舉入侵,保住了自己的基本盤,而且在政治光譜上擺出最廣陣勢,有利吸引更多中間選民。民主黨今次的政治妥協,很大程度上是出於選舉利益的需要。民主黨雖然津津樂道通過政改方案上的「功績」,但無法掩蓋民主黨在政治利益最大化下作出的精明選擇。
民主黨所謂「忍辱負重」誇大其詞
從公社兩黨策動「五區公投」以來,民主黨雖然腹背受敵,腹有民主黨元老李柱銘的批評,背有公社兩黨狙擊。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等當參加《城市論壇》時,一眾「維園阿哥」都把矛頭由建制派轉向民主黨。政改方案通過後,民主黨又被激進反對派圍剿。但如果說民主黨至今仍能忍辱負重,沉著應戰,是一個有原則有策略的成熟政黨,是為邁向執政黨做準備云云,這種說法未免言過其實。民主黨與公社兩黨的矛盾,只是政治利益的矛盾。民主黨被公社兩黨狙擊,激進選票可能流向社民連,但卻可收穫公民黨的溫和中間選票,一出一進之下,民主黨似乎更有著數。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民主黨所謂「忍辱負重」,「為香港民主作出巨大犧牲」,只是自我膨脹的誇大其詞而已。
民主黨在其報告中就表示,與反對派中的其他黨派,在爭取「民主」方面只是具體方法的不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的,始終沒有改變,是「和而不同」。報告還透露,民主黨雖然沒有參與和支持由公社兩黨發起的「五區公投」,但其允許黨員以個人名義參與,並積極加以配合。事實表明,民主黨基本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性質沒有根本改變。民主黨還只是在政治取態上表現出相對溫和、相對理性的一面,但仍然是反對派,這決定了其政治立場與政治利益,同建制派和香港的整體利益是有區別的。民主黨未來是堅持溫和路線還是可能走回頭路,仍然未可逆料。
民主黨又在加碼
政改方案通過後,民主黨又在政改問題上不斷加碼,開天殺價。民主黨要求擴闊新增區議會5席功能組別的參選權,不應只限現任民選區議員參加,只要證實與區議會有實際聯繫,即可獲提名參選。民主黨原本力證區議會改良方案符合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特別強調該方案是參選人和候選人具特定性,即必須是區議會民選議員,並非像地區直選那樣任何界別人士都有資格參選。但現在民主黨卻提出參選人和候選人不應只限現任民選區議員參加,這已有自我膨脹到不顧政治誠信之嫌了。
建制派須知己知彼積極因應
政改方案過後,民主黨不但自我膨脹,並且出現一個令人警惕的跡象:政改突破之前,民主黨由於擔心被公社兩黨撬票,而與公社兩黨暫時分道揚鑣;政改突破之後,民主黨既要撬回被公社兩黨搶走的激進票源,又要與民建聯、自由黨爭奪溫和中間票源,因此民主黨已在左右開弓:一方面在某些方面重拾激進姿態,以撬回被公社兩黨搶走的激進票源;另一方面在政治光譜上擺出最廣陣勢,以便不斷入侵建制派地盤,搶奪民建聯和自由黨的選票。實際上,民主黨過分的政治自我膨脹,就是打這種「左右通吃」的算盤。對此,建制派不可被政改波譎雲詭、變幻莫測的表象所迷惑。應清楚認識到,民主黨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未來的政治生態更加複雜,區議會選舉的規則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建制派必須洞察政改通過後的最新政治形勢,知己知彼,才能掌握主動,作出積極因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