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鴻震 新論壇副召集人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六月期間,發生多宗塌樹事故,其中沙田圓洲角的意外,一名騎單車男子更遭塌樹壓斃。中區政府合署的一棵大樹也突然倒下,壓著一輛的士,的士司機及一名男途人受傷。接二連三發生塌樹意外,更有人因此受傷,甚至喪命,實屬非常不幸,亦是無人願見的事情。香港風雨期間或風雨過後,總會吹倒一些樹木,這些意外確實難以估計。政府能做的,只有做足預防措施,減少發生塌樹意外。
做好預防措施 防範塌樹
大風大雨的日子,水浸、塌樹時有發生。最近,新加坡連場大雨,主要購物區烏節路(Orchard Road)(相等於香港的皇后大道、彌敦道)也出現嚴重水浸。近期國內暴雨成災,各省市如: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及貴州等都先後受到不同程度的水災和山泥傾瀉,影響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財產。相對而言,近年香港縱有黑色暴雨和雷暴,不但少見嚴重山泥傾瀉,就算主要道路都不會出現長期大水浸。但我們都不應該視為理所當然,這些都有賴土力工程處和渠務署多年積極改善斜坡和渠務的工程。
筆者做公務員時,曾與不少救災工作扯上關係,在屯門理民府工作,擔任港九民政事務署署長,以及民政事務局局長,都有協助和統籌救災工作。六、七十年代,筆者在民政司工作期間,除了風災外,暴雨引致的山泥傾瀉,最易引致人命傷亡。印象最深刻的是,1972年6月18日寶珊道和秀茂坪發生的山泥傾瀉,便多達138人死亡。筆者清楚記得,當時與時任副民政司許舒(Jimmy Hayes)和工務局土木工程人員一起,每天都到現場觀察雨後山泥傾瀉的情況,實在是非常疲累。
然而,香港人多、山多、平地少,不解決山泥傾瀉,改善斜坡安全,無法保障香港數百萬居民的安全。因此,政府便在1977年成立了土力工程處,並提出防止山泥傾瀉計劃,以改善不合標準的斜坡,減低山泥傾瀉的危險。九四年觀龍樓山泥傾瀉事件後,政府更大幅增加資源,改善斜坡安全。雖然高科技的研究工作在大學裡做得不多,但政府在處理多種山泥傾瀉的個案時,引用外國的技術,研制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在長時間裡解決基本問題。
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改善工程已有成效,山泥傾瀉雖在暴雨期間仍時有發生,但傾瀉程度已大大改善,這是過往所做的善因得出的善果。香港的斜坡安全系統,也相對地受人尊重和提高了國際地位,外地的政府如新加坡、台灣等、都經常到香港拜訪和研究如何減低山泥傾瀉風險的方法。
檢討驗樹程序 制訂護樹計劃
政府在處理山泥傾瀉的問題上,已取得實質成效。在處理塌樹的問題上,相信政府可參考過去有關經驗,再加以研習周邊較先進地方,包括內地、星馬等地的做法,改進香港綠化和護樹方面的工作。事實上,今次事件也反映,政府在保育樹木的工作上,確實有空間可做得更好。早前,樹木辦曾安排前線人員對四十萬棵處於人流及車流較多的樹木作風險評估,當中包括在沙田圓洲角倒塌的樹木。這正好反映目前前線工作人員以簡單目測作為檢查樹木的方法,未能真正了解到樹木的健康狀況。
因此,政府應把握機會,檢討現時驗樹的程序。除了進行詳細的目測檢驗樹木外,也應加強儀器的協助,以真正了解樹木健康情況,揪出有問題的樹木,並協助保養狀態良好的樹木。同時政府也要檢討整個驗樹工作,操作的方式和制度是否有效。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設定全盤的培訓計劃,提升檢樹人員的水平。而針對現時管理樹木的部門有八個之多,政出多門的問題,樹木辦更應發揮好統籌的角色,整合香港樹木的資料,制訂長遠周詳的護樹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