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在大珠三角騰飛中失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14]     我要評論

——平息政爭 正視香港經濟地位弱化危機

陳振東 全國政協委員

 在今天香港經濟復甦未能穩固的關鍵時刻,政改方案的通過,有效減少了政治爭拗,為特區政府下一步施政奠定了良好基礎。香港應抓住機會,解決好經濟民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力爭及早重振經濟,為香港自身的長期繁榮穩定,為整個國家的國力增強和騰飛,作出新的貢獻。

 香港回歸,轉眼已跨過了十三個年頭。而十三年來,今載香江的社會氣氛特別宜人,一方面,爭論多年的政改方案終獲立法會高票通過,民主踏上了新的台階;另一方面,香港經濟走出了金融海嘯的陰霾,經濟強勁增長,就業率穩步上揚;CEPA補充協議七簽訂,內地與香港經濟進一步融合,粵港一小時生活圈已現雛形。站在回歸十三年的新起點上,香港這顆東方明珠如何能夠在全球激烈的競爭格局中定位自己的新角色?如何能夠集中精力搞好民生,跟上國家經濟飛速前進的步伐,已經成為港人的最大關注。

反對派渴望激烈抗爭的政治環境

 香港的政治爭拗,以普選為基點,已經困擾香港十多二十年。內中最大的病因,是部分政治人物刻意將任何問題都歸咎於香港沒有一人一票的普選,誤導市民以為只要有了普選,吃飯民生社會公義等所有難題都可解決。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派,利用這一似是而非的「道德高地」,已經招搖了多少年。事實上,這一虛假的「民主」旗號,以及他們的「普選萬能論」,都經不起實踐的檢驗——只要看一看那幾位尊貴的議員在立法會議事堂內擲蕉咆哮的舉動;看一看社民連公民黨對一向同道的民主黨如何惡言相向;看一看他們如何鼓動縱容憤青對自己以前的戰友,對如今只因對他們的過激言行不太認同的司徒華、何俊仁如何百般辱罵,甚至是人身攻擊,進而咀咒司徒華「癌症上腦」;再看一看我們周邊有哪些國家和地區,又有哪一個光是依靠普選就搞好了民生經濟,就可以令老百姓安居樂業?

 如今,香港特區政府有關修改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修改議案,均獲得超過立法會三分之二以上的議員支持通過,民主黨順應民意、支持協商的決定贏得了絕大多數港人的肯定,中央政府推動民主發展的誠意獲得了香港社會的高度讚揚,香港政制改革的航船終於揚帆啟航。然而,激進反對派絕不可能就此罷休。香港的政治局勢最為詭異的就是,不希望香港順利推動政治改革走向普選的,偏偏是那些把民主和普選旗號舉得最高的激進反對派,因為他們最需要爭拗不斷的社會氛圍,最渴望激烈而非理性的政治抗爭,只有這樣,沒有社會民意基礎和不願意做艱苦細緻的地區服務工作的民粹式政客,才有機會藉一些星星之火來燃點社會的不滿,激化矛盾,撕裂社會,進而從中漁利。

香港經濟復甦勢頭減慢

 因此,港人一定要清楚認清眼前的形勢,趁香港政治議題暫告一段落的機會,把整體社會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經濟民生上來。香港首季本地生產總值增長8.2%,按季實質增長2.4%,經濟已連續四個季度反彈。但事實上最新公佈的數據,卻已經顯示香港經濟復甦的強勁勢頭開始減慢,五月份的失業率回升0.2%,達到4.6%,值得高度警惕。

 環顧全球,希臘主權債務問題以及部分歐洲經濟體系需要採取緊縮的財政措施,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各國的巨額財政措施的刺激經濟效果,在今年下半年就將逐步減退,為世界經濟發展增加了變數。美國的經濟回升動力更已經顯著不足,以至大摩亞太區首腦羅奇,也公開警告美國大有可能在明年出現兩底衰退。

香港近20年經濟地位急速下降

 內地方面,繼前年推出的四萬億刺激經濟政策之後,大規模的政府財政投入已不太可能,惜民間資金的接力遲遲未見。同時一方面老百姓對政府未能在住房、醫療、教育方面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不滿,另一方面政府在全力壓抑樓價,加強公共服務等領域欠賬已久,頗多掣肘,更難以採取過於強硬的行政手段而冒經濟失速之險。然無論如何,內地近年的經濟發展都遠勝香港,筆者近期就各地的公開數據作一統計,清晰地看到香港在與鄰近地區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競爭中如何日益失去優勢—1985年,大珠三角地區的GDP為5400億元人民幣,其中香港為4340億元,佔整體的80.4%。1995年,大珠三角地區的GDP為14410億元人民幣,香港10180億元,佔整體的70.6%。可2005年,大珠三角地區的GDP為32160億元,香港為13160億元,只佔整體的40.9%,而且這一比例在2007年更已經下降到38.2%。可以預料,不出10年,上海、北京、深圳以及廣州市的GDP都將全部超越香港。香港在整個大中華地區的經濟作用和地位,將無可避免地弱化。

 因此,在今天香港經濟復甦未能穩固的關鍵時刻,政改方案的通過,有效減少了政治爭拗,為特區政府下一步施政奠定了良好基礎。香港應抓住機會,解決好經濟民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力爭及早重振經濟,為香港自身的長期繁榮穩定,為整個國家的國力增強和騰飛,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新聞
香港在大珠三角騰飛中失速 (2010-07-14)
解惑篇: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批准和備案 (2010-07-14)
李柱銘留在民主黨別有用心 (2010-07-14)
大力神盃難救西班牙經濟 (2010-07-14)
日本民主黨的艱巨挑戰 (2010-07-14)
指點江山:從兩岸關係看政改突破 (2010-07-13)
ECFA內部風暴 (2010-07-13)
書生意氣:李柱銘為何不敢輕言退黨 (2010-07-13)
對我國外匯儲備的戰略思考 (2010-07-13)
日本參院選舉無礙菅直人相位 (2010-07-13)
政經多面體:活化工廈及放寬舊樓拍賣 投資仍需謹慎 (2010-07-13)
抓住三大機遇 謀劃香港發展 (2010-07-12)
香江透視:香港政治新格局 (2010-07-12)
田園快語:停車熄匙要互諒互讓 (2010-07-12)
政府應加快解決骨灰存放問題 (2010-07-12)
雪泥鴻爪:功不可虛成 名不可偽立 (2010-07-12)
區選規則大變 重視應變準備 (2010-07-10)
簽署ECFA的重大政治意義 (2010-07-10)
世紀風雲:提倡寬容理性的愛國主義 (2010-07-10)
書生意氣:「狂躁反對派」難成氣候 (2010-07-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