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龍聲飛揚:制定最低工資須避免政治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16]     我要評論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最低工資立法要順利通過並實施,關鍵是有賴勞資雙方求同存異,以開放的態度看待彼此提出的建議,若動輒施以攻擊謾罵,令討論政治化,甚至上綱上線至功能界別的爭論,只會加劇社會分化,無助消除分歧。

 政改方案通過後,各界均期望政府集中精力搞好經濟民生。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表示,未來會以改善民生作為施政重點,在聽取各方面意見後,將於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落實有關措施。曾蔭權特別指出,香港的社會矛盾部分體現在貧富差距,他更首次明確承認,在全球化挑戰下,「部分無法參與高增值服務業的市民,出現工資停滯不前,在職貧窮現象。相反,參與高增值業務的人士的工資收入不斷上升,社會貧富差距是愈來愈大」。

問題在於貧者愈貧

 貧富懸殊問題的確是本港當前突出的社會矛盾,但問題不在於參與高增值服務業的工資收入不斷上升,而在於在職貧窮現象越來越嚴重。即問題不在於富者愈富,而在於貧者愈貧。有固定工作,未必代表生活無憂。近年,香港越來越多低收入人士,雖有固定工作卻仍處於貧窮狀態。而任何人士擁有工作,但所得收入未能應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所需開支,落入貧窮之中,便是處於「在職貧窮」狀態。

 不同國家對「在職貧窮」人士的界定方法各異:在西方國家,在職貧窮人士多指在過去一年已就業至少七個月,但薪金卻低於入息中位數50%的貧窮線以下;在香港,有關在職貧窮問題的若干大型調查中,所採取的定義是:在職人士月薪若低於每月入息中位數的一半,即為「在職貧窮人士」;任何家庭的收入,低於成員數目相同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即屬「在職貧窮家庭」。不同的調查均顯示,香港的在職貧窮情況有日趨嚴重之勢。樂施會在2007年公布的調查發現,在職貧窮人士數目高達42萬,且在十年間(1996-2006年)倍增。

 香港在職貧窮問題的成因涉及財富分配不均,例如機構為了減省成本,聘請臨時工或以合約制僱用員工。在職貧窮人士在低技術工作行業中尤為嚴重,例如清潔工人、保安員、家務助理、店舖售貨員、貨運工人、建造業雜工、信差、文員等。這些工作工時長,工資低,阻礙了工人進修和自我發展,令問題出現惡性循環現象。

 由於在職貧窮家庭不能享有政府的財政援助,他們所面對的經濟困難較領取綜援者更多。這類家庭通常沒有餘錢參加社交活動,或報讀教育和培訓課程,子女缺乏課外活動,因而逐漸備受社會孤立,難以提升技能以改善生活,發展受到限制,更易造成跨代貧窮問題。

勢在必行 但也有副作用

 處理在職貧窮問題,合理制定最低工資立法,改善基層勞工的待遇,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合理的工資,而在職貧窮是不公義的,但香港低工資、條件差的工作,甚至失業的情況,均越來越普遍,情況令人擔憂,2009年本港便有逾36萬在職人士,月薪低於5,250港元,大部分是從事清潔、飲食、零售、貿易、酒店、保安、建築及家務助理等行業。

 合理制定最低工資立法雖勢在必行,但最低工資也有不少副作用。無論是最低工資的設立或調整,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就業機會,這在經濟衰退時更易於發生。當最低工資確定或調整後,會引起整體工資水準的上升。這時,僱主便更願意投入更多的資金來提高生產效率、裁減員工或少僱用新員工,以此來減少人工成本。其次,由於最低工資而引起的價格上漲,會減少人們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會促使某些企業破產;同時,由於人工成本的提高,會引起企業利潤率的降低。因而使許多新企業創業的慾望大為降低。最低工資的本意是保護工人,特別是一些收入較低的工薪勞動者的利益。如果由於最低工資標準的訂立和日益提高,而使原本可能就業的低薪勞動者失去了工作,那麼,這就不是保護勞工利益了。

必須避免政治化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處理最低工資立法,必須避免政治化。最低工資立法要順利通過,關鍵是有賴勞資雙方求同存異,以開放的態度看待彼此提出的建議,若動輒施以攻擊謾罵,令討論政治化,甚至上綱上線至功能界別的爭論,只會加劇社會分化,無助消除分歧。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政黨在所謂「五區公投」和政改中內鬥自殘,互損形象後,急需重塑形象,最低工資已經成為某些政黨爭相「洗底」,重新搶奪票源的議題。有議員挑上「大家樂」開刀,企圖轉移視線,為的是在低下階層拓展票源。

 應該指出,藉最低工資之爭爭取民心,撈取選票,比起爭普選的時間表路線圖之類更為實際。但筆者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任何政黨和議員,都應該從香港整體利益出發,放下政治私利,在審議最低工資立法時避免情緒化的指責,盡量縮窄分歧,凝聚共識,早日完成立法工作。

 當然,最低工資並非萬應靈丹,曾蔭權指出,處理社會矛盾最根本方法,是令市民受惠於經濟發展,分享繁榮成果。只有經濟持續發展,才能增加就業及提高工資水準。

相關新聞
民主黨左右開弓 建制派洞察形勢 (2010-07-16)
冷眼向洋:如果美國航母出現在黃海 (2010-07-16)
單刀直入:政改以後集中民生 (2010-07-16)
藍天說地:吸取教訓 處理塌樹問題 (2010-07-16)
聰明才智跑到哪裡去了 (2010-07-16)
龍聲飛揚:制定最低工資須避免政治化 (2010-07-16)
世博展示中華自信崛起 (2010-07-16)
香港與內地經濟多層次融合 (2010-07-16)
民主黨應反思「又傾又砌」 (2010-07-16)
來論:施政重民生 更須綢繆發展 (2010-07-15)
鳴記於心:美航母轉身黃海劍指中國 (2010-07-15)
民筆聊生:香港應是個為富為仁的社會 (2010-07-15)
「踩單車」屬娛樂還是交通 (2010-07-15)
梁家傑與民調魔術 (2010-07-15)
骨灰龕政策須尊敬先人體恤市民 (2010-07-15)
香港在大珠三角騰飛中失速 (2010-07-14)
解惑篇: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批准和備案 (2010-07-14)
李柱銘留在民主黨別有用心 (2010-07-14)
大力神盃難救西班牙經濟 (2010-07-14)
日本民主黨的艱巨挑戰 (2010-07-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