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近日,有關中朝軍隊關係的新聞,引起了關心朝鮮半島局勢發展的人們的高度關注: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本月初在平壤會見了來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司令張又俠中將率領的瀋陽軍區代表團,讚頌「由兩國老一輩革命家締造和培育的朝中傳統友誼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朝鮮媒體以較大篇幅和規模進行了宣傳;與此不同的是,中國的《解放軍報》則以「根據中朝兩國軍隊年初達成的2010年交往計劃,應朝鮮人民武力部的邀請,瀋陽軍區司令員張又俠中將率領的中國解放軍瀋陽軍區代表團對朝鮮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低調進行了報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是,韓國《韓民族新聞》則評論說,「這表明在『天安艦』之後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的情況下,中國和朝鮮開始強化軍事同盟」。北京獨立軍事觀察家認為,作為中朝軍事聯繫的一部分,瀋陽軍區代表團訪朝雖然包含對美韓近期大力強化軍事同盟的本能反應,但也不能過度解讀。作為胡錦濤在中國會見金正日後的後續外交活動,張又俠司令率戰區代表團訪朝是中方維護中朝友好合作關係的精心之舉,是貫徹國家和平發展戰略的軍事外交動作,凸顯的是戰略考慮和政治意義。
「軍事同盟」今非昔比
一是「近而不親」。金永南在會見張又俠時表示,今後朝方將為鞏固和發展朝中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合作、加強兩軍友好合作關係而努力;張又俠說,中國黨和政府珍惜並一貫致力於鞏固中朝友誼,瀋陽軍區將為進一步發展兩國兩軍友好合作關係做出積極貢獻。觀察家認為,金永南和張又俠的表態體現了中朝兩國兩軍深厚而微妙的關係。從歷史上看,中朝軍事關係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中期,兩國兩軍真是「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其中《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明確了兩國之間的軍事同盟義務,這是新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唯一正式由法律條約形成的軍事同盟義務;第二階段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與韓國建交並深化經濟等關係,中朝兩國從特殊逐漸走向正常,親密關係受到挑戰,兩軍聯繫也發生深刻變化,軍事同盟關係呈現「戰略模糊」狀態。第三是「天安艦」事件後,朝鮮的國家安全出現空前危機,對中國的內在依賴全方位增長,中朝軍事關係出現了向「合作共贏」方向發展的積極態勢。
二是「密而不緊」。去年以來,中朝軍事高層互訪出現了積極增多的勢頭,其層次之多、次數之頻繁,為近十年來之少見。2009年,朝方的武力部部長、副部長、總政治局第一副局長、空軍副司令等四位高官先後訪問了中國,中國的國防部部長梁光烈則率領解放軍海、空軍和濟南、瀋陽軍區的高級將領訪問朝鮮。張又俠此次訪朝,則是「天安艦」事件後解放軍高級將領首次出使朝鮮。觀察家指出,去年來朝中軍事高層互訪增多的背景,不能脫離朝方時常「不按規則出牌」造成中方被動,甚至做出「對不起中國」舉動的現實。雖然中國處處以東北亞「維穩」大局為重,但兩國官方、民間感情生疏已是不爭的事實。
三是「和而不同」。觀察家認為,雖然當下中朝關係不符合大國與小國締結軍事同盟時大國必然主導軍事同盟的規律,但中國的國家利益決定了中國不允許朝鮮半島爆發戰爭,不希望朝鮮發生內亂,因而對朝方的一些做法低調處理,從而將東北亞事態控制在可管理的範圍內,體現了中國「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方在報道胡錦濤與金日成會談時,胡的頭銜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沒有使用「中央軍委主席」頭銜,金正日則是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頭銜,或顯示了中方對朝方一些軍事活動的告誡和牽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