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揚 教育局局長
政府重視教育,而且重視教育的每一個階段。展望將來,我們仍會繼續投放資源,並會審慎衡量資源調配的優次,善用有限的資源,為市民提供多元及優質的教育。
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重申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一直以來,教育經費是政府最大的開支項目,佔政府整體經常開支超過五分之一,較很多經濟發達國家為高。回歸以來,香港即使經歷經濟起伏,我們投放在教育的資源一直有增無減。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由1998—99年的416億元,增加25%至2010—11年的522億元。其中,學前教育的資源增加一倍,而基礎教育佔整體教育資源的比例,從1998—99年的61%(253億元)增至今年的72%(376億元)。如此顯著的增幅,充分顯示我們對基礎教育的重視。
教育開支大增 重視基礎教育
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新措施,致力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升學出路,為社會培育優秀人才。在很多地區如美國、日本、韓國和台灣,自資專上教育的發展相當蓬勃,當中更有不少十分成功的私立大學,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和優質的專上教育,這些經驗值得香港借鏡。因此,我們會雙管齊下,推動公立與自資院校相輔相成地發展。我們建議倍增教資會資助高年級學額及增加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同時建議設立25億元的自資專上教育基金,提升自資專上教育的質素。以上的措施都是利用新增的資源實施,而非調配現時教育封套內的資源。
我們亦會繼續現有的支援措施,包括以象徵式地價批出土地協助院校興建校舍;至今批出約46億元的免息貸款予院校興建或改善教學設施;以及1億元的「質素提升津貼計劃」,有效推動專上教育多元化。
我們希望透過以上新措施加強公立與自資界別,以及副學位與學位界別的流動,促進一個靈活、多元及多階進出的教育體系。當建議全面落實後,我們預計適齡人口組別中有超過三成的青年有機會修讀公帑資助或自資學位課程。連同副學位學額,修讀本地專上課程的青少年約達六成半,相對於十年前約三成的比例,增幅超過一倍。
基礎教育及高等教育環環緊扣,相輔相成。我們會一如既往投放大量資源於基礎教育。近年來,我們已推行多項改善措施,包括12億元推行十二年免費教育,5億5000萬元增加公營小學及中學的學位教師比例,及1億7500萬元加強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小學小班教學在全面實施時,亦須每年動用21億元。為迎接新學制的來臨,我們推出一系列支援措施,包括向學校發放「高中課程支援津貼」和「多元學習津貼」等經常性津貼;於2012/13學年全面實施新高中時,每年的經常開支達9億元。此外,我們在2010—11年度推行了多項非經常性措施,包括為語文基金提供5億元撥款及動用約1億3000萬元在學校推廣電子學習等。
繼續投放資源 提供多元教育
近來,有人關注到政府會否因為中學面對收生不足,而削減基礎教育的資源補貼其他界別。我一直指出,中學生人數減少是一項客觀事實。我們與學界應盡力去穩定情況,有計劃及有序地去把震盪減到最低,而當中最重要的考慮是確保學生的教育質素。現時,中學的撥款是按班計算。每間中學最少61人便可開辦三班,即每班人數由21人至36人均可獲派一班的資源。過去兩年,雖然學生人口開始下跌,但隨著開班的最低人數下調至30人,實際的班數並沒有按比例減少。教育局在2008年推出一系列紓緩措施以穩定學校發展,包括按年調低中一每班派位人數至34人,以及按年遞減中學開班人數至30人,已涉及政府額外財政承擔約(每年)14億元。此外,我日前宣布,對在2010—11學年未能收取61個學生開辦三班中一的學校,給予一年的緩衝期,意味今個學年整體班數不會顯著變動,亦不會因此而節省教育經費。
政府重視教育,而且重視教育的每一個階段。展望將來,我們仍會繼續投放資源,並會審慎衡量資源調配的優次,善用有限的資源,為市民提供多元及優質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