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 資深傳媒人
一年一度的中共全會,研究討論國家大事。今年十七屆五中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三中全會單一研究農村問題,四中全會研究黨的建設不同的是,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確定的是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方向,突顯的是中國全面推進改革的一個時代轉折。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會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十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北京舉行,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雖然審議的是中國未來五年的工作計劃和重點,但和過去單一強調經濟建設,強調經濟發展相比較,無論是未來核心領導的確定,經濟發展的模式轉變,還是中國改革全方位啟動,開啟的是一個新時代的轉變,表現在四個方面的變化:
開啟一個新時代的轉變
經濟發展向消費型轉變。三十年改革開放,中國走的是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模式,以國際市場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優勢,分享人口紅利。多年來,中國一再強調轉型,但依賴出口導向養成習慣。由美國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不僅令國際消費市場的消費能力大大減弱,也使得西方的投資能力下降,加上人民幣升值趨勢,增加了投資成本,外向型靠不住了,中國面臨經濟發展轉型的挑戰。全會適時提出了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多年來出口導向形成的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增長方式,必須在五年內完成啟動國內消費市場。
讓老百姓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進入全面改革時期。中國以經濟體制改革起步,三十年來,基本上還維持在起步領域,出現了經濟這條腿長,其它各個領域腿短的不合理狀況。全會公報公佈,要求全面推進改革:強調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社會體制改革。將總體落實十七大政治報告中首次提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統籌發展的目標,中國將揮別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注重經濟體制改革單一發展形式,走向全面改革,全面發展之路。
全社會共享改革開放成果。讓老百姓走向共同富裕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遺願,更是中共新一代領導的責任。中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經濟的「一片大好」並沒有帶來社會的穩定,各種問題、爭議和矛盾日漸突出,甚至不斷引發局部的社會動盪。諸如,經濟結構失衡問題、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社會保障問題、公共服務問題、收入分配問題、環境問題等等。全會提出的,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建立基本的公共服務體系,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關係中的比重等措施。這是要讓全社會明白,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重要的是要讓老百姓富起來。
中國軟實力也要硬起來。經濟快速發展三十年,中國有了硬實力,經濟和軍力強盛,卻丟失了文化,丟失了社會價值。全會提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告誡,軟實力不是靠經濟,而需要發展全民的文化建設。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會在中國的GDP中佔有一定份量。以文化帶動精神建設是未來的重要方向。全會的公報說,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樣的構想,不僅有利啟動內需,也有利「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