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中華電力和港燈集團同時宣佈2011年電費加價2.8%,加幅比政府估計的全年通脹率2.5%更要多一成二。兩間電力公司表示,加價只為彌補燃料成本增加而並沒有因此而得益。筆者認為,它們的主要目的是保住管制計劃協議的9.99%最高准許利潤。如果兩間電力公司從長遠和整體角度去考慮,應盡量把加價幅度調低以減輕對社會的影響,不盡賺9.99%准許利潤是更好的選擇。
雖然政府說電費2.8%的加幅,將令消費物價指數推高0.05%,工商界非員工營運成本則上升0.07%,單看數字看來影響不大,但從事飲食業和零售業的商戶及購物商場就認為影響很大。
香港是一個現代化的工商業城市,本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的旅遊業連繫著多個服務行業,包括零售業和飲食業等。這些行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佔很大比重,其中的從業員不少是基層市民。
中小型企業代表指出,加電費對零售業及飲食業影響最大,因為電燈、冷氣、廚房設備耗電量大。有經濟學家表示,政府所指推高通脹0.05%,是純粹加電費的直接影響,但沒有計算到所引發的漣漪效應(spill-over effect),例如食肆在照明、冷氣和蒸食物所用的電力等。商戶用電量高,將增加的營運成本轉嫁在食物價格上。由於即將實行最低工資,很多食肆近數月已加價,如果因為加電費而再加價,出外用膳的市民的負擔會進一步增加。交通及外出用膳開支佔通脹比率近兩成,有關價格調整才是對民生影響最大。
另一方面大型購物商場和店舖亦受到加電費打擊。有購物商場管理公司指出,電費佔商場管理費約四至五成,耗電最多是照明及冷氣系統。明年電力公司加電費,管理費很大機會要上調。商戶如果不能找到其他方法抵銷管理費升幅,就要加價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筆者擔心物價上升使市民減少消費導致商戶生意蕭條,商戶捱不下去而倒閉造成市民失業,失業率上升引致消費進一步減少。若果這惡性循環出現而且不斷惡化,本港經濟肯定會受到嚴重打擊。香港市場為港燈貢獻69%利潤,而中電由本港所得的利潤更佔總額75%。如果香港經濟萎縮用電量減少,兩間電力公司最後會自食其果。
所以筆者認為兩電加價影響深遠。電力公司不應單單從自保的角度去處理電費問題,而應該顧及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寧可短期內賺少一點,把電費加幅盡量減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