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眾多經濟指標與普羅市民的親身感受都顯示,本港不斷升溫的通脹已「燒到埋身」。上月,本港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至2.9%,剔除政府所有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後,基本通脹率為2.6%,創出20個月以來新高,當中主要是受私人租金與食品價格帶動。展望來年,經濟學者均表示本港通脹情況難以緩和,難怪曾特首上周在北京向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述職時,都被提點到有關通脹的問題。鑑於通脹既是一個複雜的經濟問題,亦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我認為,港府不但要有全盤的應對計劃,亦須盡快出招,協助市民對抗通脹才是。
在美國持續量化寬鬆的政策下,環球食品及商品價格不斷上升,加上人民幣升值,而內地又是本港食品的主要供應地,本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系,輸入通脹是無可避免。上月,內地通脹由食品價格上升等帶動,已經「破五」至5.1%。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預計,今年全年的消費價格指數漲幅為3.3%,已超過年初定下3%的目標。雖然中央正加強採取措施遏抑通脹、穩定價格,但有經濟分析師預測,明年年初內地通脹率仍會高達6%。此外,財爺曾俊華亦曾引述金管局測試指出,人民幣兌美金升一成,本港通脹便會增加半個百分點。在外界預期人民幣將持續升值下,本港通脹壓力實有增無減。
食品漲價 基層家庭首當其衝
在本月初,曾特首便曾點名指「罐頭、麵包、蕃茄、蔬菜」加幅厲害。但其實,價格飆升的又豈止這四樣食品呢?在十一月份,本港非外出用膳食物價格的升幅,便創下了22個月新高,當中鹹水魚的價錢更按年上升達18.5%,一般家庭過往常吃的紅衫魚,價格更上升32%。中產家庭固然要「捱貴𣆥」,而基層家庭更是首當其衝。
最近有調查顯示,由於蒜頭、薑過去半年價錢飆升達一倍,基層市民抱著「慳得就慳」的心態,不但三餐變兩餐,煮𣆥時也寧願「食無味」,省掉這些基本調味料。而樓價飆升亦帶動租金向上,地產代理最新數據顯示,本港住宅租金已經連續22個月上升,今年首11個月的升幅達14.7%,並呈現擴大趨勢。亦有組織調查發現,現時板間房或套房的呎價比一般私樓更高,逾六成綜援戶的租金津貼根本不夠交租。
展望明年,加價潮將從四方八面而來,全民可謂都難以避得過通脹的魔掌。首先,由明年元旦開始,全港的電費都會上調2.8%,當局預期單單是加電費,已可推高通脹0.05個百分點。在公共交通方面,大老山隧道已率先在聖誕日加價,除小巴外,其他各類車輛,加價一元,而大欖隧道亦將於元旦日加價,九巴、電車、的士勢將陸續落實加價。加上政府已訂於五月一日落實推行法定最低工資,不少行業,例如清潔、物業管理及飲食業等,均已表明會因此提高價格,勢必推高通脹。
加風四起 政府須籌謀
就此,我認為港府必須未雨綢繆,特別是現時庫房充裕,外匯基金高達二萬二千億元,而外界預期本年度政府會由原先估計的252億元赤字,轉為六、七百億元盈餘,顯示政府完全是有能力扶貧,和紓緩市民的通脹壓力,以及提出針對性的抗通脹措施。但是,曾財爺上月底在立法會解釋本港最新經濟狀況時,指通脹是亞洲的普遍現象,香港又屬外向型經濟,坦言通脹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只表示會密切監察通脹的情況,好不「冷漠」,亦教人難以安心財爺會否推出紓緩通脹的措施。
數日後,香港便會迎來新的一年。要真正保障民生,我認為港府必須要切切實實、火速以行動幫助港人對抗這個加風四起、百物騰貴的「通脹年」,切勿錯判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