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政府在二千年決定大力發展副學士課程,從提高人才質素,增加香港競爭力這角度來看,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可惜政府推出副學士課程後,卻未有好好地扶持這個「新生嬰兒」,導致大量副學士畢業生就業時未得到僱主的認受,想繼續升學又往往遇到銜接學位不足,正是「兩頭唔到岸」。我認為政府有需要認真審視目前副學士學生的困境,加以改善,尤其是必須建立一個統一的質素保證機構或制度,以提升社會對副學士畢業生的認受性。
副學士「又貴又廢」
其實,經過十年的發展,現時就讀副學士的新生人數已相當之多,成為不少中學生另一項升學主要途徑,平均每年達15000人,已與學士課程的新生人數相若。所以,如果單以「量」來看副學士課程的發展,可說是達到政府最初的預期目標,但由於不少副學士課程質素並無統一保證,加上部分院校涉嫌濫開課程、濫收學生,更令各界對有關課程的質素缺乏信心,在「有量而欠質」的情況下,社會自然對副學士畢業生缺乏信心。
早前有政策研究機構發表的「副學士教育政策」研究報告,便指出不少副學士畢業生求職時所遇到被僱主歧視的實例,如有學生受聘為文員,但其實該職位的入職條件只是中五畢業,月薪僅6000多元,但其僱主卻指副學士「讀完等於冇讀過」,要求該學生額外修讀其他課程。亦有民間團體發現,副學士、高級文憑畢業生的平均失業率,比高中生高0.4%,達4.9%。
就業困難再加上副學士課程多為自資課程,學費不菲,往往多達十萬元,但學生完成課程後,所得的待遇可能連一個中七學生也比不上,難怪有學生慨嘆副學士「又貴又廢」。
建立統一評審制度
不過,我認為副學士課程其實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也能夠為中學生提供多一條進修之路,提升整體人才質素,絕對是應該繼續走下去的路。但當務之急,是要提高副學士的認受性,讓社會對副學士畢業生的水平有足夠信心,令他們可以安心選擇繼續升學或投身社會。而要提升社會的信心,則必須令副學士學歷評審及認可制度統一。
08年發生的「科專事件」便是「政出多門」、評審不統一的最佳例子。當時香港科技專上書院的自資護理學副學士課程雖然通過了當局的質素評審,可以收生,但課程開辦了3年,才得悉課程未能通過護士管理局的專業評審,使學生畢業後不能註冊成為護士。事件反映當局一直未有用心整合學界與業界對課程質素的不同要求,也打擊了社會的信心。
事實上,現時專上課程的評審標準仍不統一,既有「質素保證局」、「聯校素質檢討委員會」,和「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負責監察不同類型的專上教育課程的質素,而八大院校所提供的自資課程,更由於屬可自行評審資格的關係,不受外界監管。
為了改善這等不理想情況,我認為政府好應該認真考慮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去年的「展望香港高等教育體系」報告所建議,建立一個統一的質素保證機構或制度,以理順現時的亂局,增強公眾對副學士質素的信心。
另外,現時副學士的課程,往往缺乏就業相關元素,令學生投身職場後難以學以致用,故有關方面有需要加強了解商界的需要,在副學士課程內加入職業相關的元素,又或因應發展六大產業,多開辦一些非主流而有潛在需求的學科,如醫療護理、食物檢測、環保科技等,以積極配合人才不足的六大產業發展,及避免與傳統學科資源重疊,從而改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而這亦可進一步協助提升其認受性,讓副學士課程更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