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佩璆 立法會議員
最近,立法會申訴部接待了一批婦女,她們在一個民間團體的帶引下,決定將她們悲慘的遭遇,向立法會議員傾訴,希望議員能為她們主持公道,讓她們和子女能脫離現時這個「漫漫長夜無盡頭」的困境。
當日,我們約有5位議員,在申訴部狹小的會議室裡,與這群為數約30人的團體見面。她們年齡約在25至45歲之間,部分更帶著小孩子一齊來。
原來她們都來自內地,都曾經是香港男士的配偶。她們絕大多數都是經正式註冊結合的,但也有少數是未經法律程序,私下同居的。她們都曾為港人配偶生兒育女,這些孩子,有些在內地出生,但已正式移居香港,大部分根本是在香港出生的,是地道的香港小朋友。這些港人的內地妻子,在未獲批准來港定居之前,一般都是靠雙程證,在家鄉與香港之間穿梭奔走,盡妻子與母親的責任。
當她們正申請來港定居、期待與丈夫子女團聚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有些被丈夫拋棄,婚姻以離婚告終,但大部分是由於丈夫逝世,頓然成為寡婦。
沒有丈夫的日子怎麼過呢?孩子仍在香港讀書生活,既需要人照顧,也需要繼續求學。如果要接孩子回家鄉住,首先要面對戶口的問題,申請到戶口才能解決讀書、醫療等種種生活的必要條件。孩子在香港可領綜援,基本生活尚能解決,但回到內地,經濟如何維持?當然,人也會選擇,是內地的生活更適合自己的孩子呢,還是香港更適合?孩子既已在香港上學,轉到內地又要適應不同的課程、文化甚至教學語言,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障礙。
秉持「以人為本」精神施以援手
孩子既然要留在香港生活,第二部分的難題又來了。首先,她們申請單程證來港定居的理據原本是與丈夫團聚,但如今配偶已不在,申請就要取消了。不僅如此,連原來持有的一年多次往返內地的通行證亦被取消,代之以3個月期限的一次性通行證。
可憐這些沒錢的小婦人,3個月到期,就得帶著年幼的孩子,像逃難似的趕回家鄉,直至新的雙程證發下來,才能帶著孩子回到香港,如是月復月,年復年,有如一場做不完的噩夢。孩子每隔三個月,就要中斷學業,難以專心學習,也沒法參與正常的學校生活。
我們期望人人都有同情心,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況且部分港人對內地人根本存有歧視。於是這些小小年紀的孩子,就要承受同學和其他大人的白眼。
面對這些兩地單親家庭,我們實在說不出話來。為了保障香港社會,免受大量內地移民湧入的衝擊,香港與內地政府不得不訂立了冰冷無情的出入境政策,為的是防止有人利用任何想像得到的空隙闖關。然而同樣的政策,也為這些分隔兩地、極度弱勢的家庭帶來無盡的痛苦。他們彷彿是在錯誤的時間、在錯誤的地方存在的人。
我懇切期盼內地與特區政府,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坦誠討論,為這些處境困難的家庭,創造一個合情合理的解決方法,為他們在黑暗中帶來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