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之才
美國之音中文廣播停播背後恐暗藏美國之「陰」,或許最值得關注防備的,就是假借網絡自由、言論自由,實則暗推「顏色革命」攻勢的升級。美國正在利用互聯網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對中國的年輕人發動「心理顏色革命」。中國需要警惕其背後隱藏的戰略謀劃。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之音對華廣播的停播是美國對華策略的轉變,絕不是放棄在意識形態上與中國競爭,而是要將更多精力放在電視及互聯網等受眾更多的領域。鑒於中東、非洲等地出現的「顏色革命」中網絡扮演的推手作用,更值得警惕的恰恰是美國之音停播背後這種針對年輕及白領群體「精確打擊」的網絡攻心新策略。
「攻心戰」由天上轉向網上
在廣播沒落的情況下,美國的攻心戰略開始由天上的短波轉向網絡世界。美國廣播理事會在預算案中明確提出,預算調整後將「有的放矢」地進行對華廣播,遭裁撤的短波廣播將轉向數字媒體,比如網絡和手機業務等。
據美國廣播理事會的聽眾調查,有7%的中國人每周用手機上網,中國農村用手機上網的人比城市更多。路透社分析說,美英等國政府關閉各自的對華廣播絕不是放棄在意識形態上的競爭,而是要把更多精力放在電視及互聯網上,因為這些領域雲集了更多的受眾。
就在2月份美國政府部門傳出美國之音中文廣播即將停止的消息,幾乎同一時間,美國國務院宣布將推出中文的「推特」(Twitter)帖子,以和華人直接交流。此外,美國今年還將花費2500萬美元,用來保護網絡作者,說明他們突破網絡限制。
觀察家認為,美國之音停播華語與「推特」被美國政府熱捧,此消彼長之間,實際上是美國政府內部宣傳資源的一種調整。從中不難看出,美國政府正日益重視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影響力,希望藉此加強對中國的宣傳攻勢。
中文廣播停播更值得警惕
從美國之音到依託互聯網的「中文推特」,意味著宣傳管道、宣傳策略的改變,但其肩負的使命不會改變,即打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的宣傳戰,宣揚滲透西方的價值觀。觀察家警告,美國之音中文廣播停播背後恐暗藏美國之「陰」,或許最值得關注防備的,就是假借網絡自由、言論自由,實則暗推「顏色革命」攻勢的升級。
相比廣播,網絡對白領和年輕群體實行精確打擊,其宣傳手段將更蠱惑人心。針對中國轉型期出現的社會問題,美國可能會抓民心,特別是在中國國內的熱點問題上添油加醋、推波助瀾地與中國政府爭奪民心。
儘管中國有屏蔽技術,但網絡安全專家認為,美國擁有技術上的絕對優勢。目前,互聯網上運行的硬體、軟體絕大部分來自美國。可以說,美國在網絡中的資源十分充足,「如果美方有針對性地去做一些事情,對方是很難防範的」。
近年來,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等先後爆發的「顏色革命」,互聯網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2009年6月,伊朗總統大選後政局一度動盪不穩,「推特」網站特意推遲網絡維護時間,說明伊朗反對派傳遞資訊,形成不實資訊、發洩不滿、串聯示威的輸送通道,為製造伊朗緊張局勢煽風點火,這是典型的一例。
2011年初開始,發生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等中東國家的「茉莉花革命」中,新興的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網絡媒體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它們所具有的開放自由、即時聯繫、全球同步等特點使短時間內的大規模集會遊行成為可能,也使美國政府的干預插手更為便捷—美國不僅公開指責有關國家關閉互聯網服務侵犯人權,還開放註冊波斯語、阿拉伯語帳號為反對派推波助瀾。
在此背景下,美國之音停播中文廣播之舉更值得防範。有報道稱,美國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在中國花錢僱人,專門在網上散布反政府言論,進行崇拜美國文化的洗腦工程。美國正在利用互聯網對中國的年輕人發動「心理顏色革命」。
不久前,一些互聯網上相繼出現號召在中國大城市舉行「茉莉花革命」集會的消息。美國之音的報道耐人尋味,一開始它聲稱中國發生了成千上萬人上街抗議的「茉莉花革命」。但隨著其他媒體報道增多,事實基本明晰後,美國之音實在拿不出「成千上萬」人抗議的證據,又改口討論中國會否發生「茉莉花革命」。 原載香港《鏡報》月刊5月號,原文5000字,本報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