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林 香港國情港事評論社成員
日前,勞顧會六名成員因為發現不少本地公司改變外勞職銜名稱,繞過原應由勞工處審批的計劃,向入境處申請輸入外勞,嚴重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機會。由十一月一日起,勞顧會暫停審批勞工處《補充勞工計劃》的輸入外勞申請,直到政府承諾堵塞政策漏洞,甚至不排除發起進一步行動。對此,勞工處則呼籲勞顧會勞方代表早日恢復參與審核,紓緩個別行業的勞工短缺。
應堵塞輸入外勞漏洞
從本地勞工就業權益的保障角度來說,勞顧會暫停審批勞工處《補充勞工計劃》的輸入外勞申請是有需要的。因為一些僱主藉著計劃的灰色地帶間接聘用廉價外勞,衝擊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及晉升機會。在過去一年,勞工處共批出一千一百多宗申請,成功率為百分之五十。今年至今為止共批出九百宗申請。令勞方代表憂慮和不滿的,是一些僱主透過入境處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或《一般就業政策》來申請輸入外勞,成功率達百分之一百。然部分工種只是較低技術人員而非「優才」,「透過」入境處而「避過」勞顧會勞工處的審批,當勞顧會形同虛設。因而引發勞顧會勞方代表憤然「叫停」。要完善和重視勞顧會機制,政府必須堵塞有關漏洞,才能釋除勞工界的疑慮,盡快恢復審批外勞申請,符合勞工市場供求的需要。
必須正視厭惡性行業人手不足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說,香港的勞工就業已接近全民就業的水平,失業率跌至百分之三點二,還有數萬個職位空缺長期在勞工就業輔導處「掛單」。這些空缺,與其說是職位錯配所致,不如說是職位工作性質屬厭惡性行業,乏人問津才對。例如修築馬路工程工作,建築業的雜工,街邊清潔以及安老院護理工作等。這些工種,本地勞工都是不願去做的,除非人工特高。非技術性工種,又要用高薪聘請就造成成本高昂,不划算,唯一的辦法就是申請輸入外勞來填補這些厭惡性工作職位。這是情有可原,環境使然。因為,這些行業工種既少有本地勞工去做,事實上又缺乏人手,又要按時完成工程,不祈求外勞填補空缺,就是不合乎實際了。例如我們每每在大街馬路所見的馬路維修工人,十之八九都是南亞裔,極少見到本地工人去做。人工少是其一,辛苦吃力、日曬雨淋亦是最大考慮。對此,勞顧會對此類外勞輸入申請應不妨寬容對待審批。
又例如安老院舍護理員的招聘問題,同樣面對短缺情況。因為安老護理同樣是厭惡性工作,本地勞工不願去做,形成安老院舍經常缺乏人手,甚至難以經營下去。在此情況下,申請輸入外勞就是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目前所見,許多老人院舍的護理員都從內地招聘過來的。但輸入的數量與實際需求還有很大空間。要切實解決安老院舍人手短缺情況,最好讓更多內地有護理知識的女性來港填補空缺。勞顧會對這方面的申請也應盡量滿足安老院方面的需要。
還有個別行業也是長期招聘不到人手的,除了薪酬偏低之外,更主要的是屬厭惡性工作,本地勞工似乎不大願意入行。大抵因為本港就業率幾近飽和,有許多職位挑選任揀。在薪酬沒有特別距離的情況下,致令一些厭惡性行業長期出現人手奇缺那是必然的。在此情況下,個別行業需要輸入外勞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唯盼政府和勞顧會謹慎度量,完善審批機制,從善如流,既不影響本地勞工權益和就業機會,又能解決個別行業人手短缺問題,皆大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