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志強時評:彭清華解讀加深港人對「挺港36條」認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14]     我要評論

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於8月訪港時宣布「挺港36條」,凸顯了國家對香港的支持與關懷。中聯辦主任彭清華身為中央政府駐港最高代表, 日前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對「挺港36條」作出極具權威性、全面準確和鼓舞人心的解讀,同時精確把握了香港經濟及香港社會的脈動。彭清華的解讀有利促進特區政府與香港各界加快落實「挺港36條」,抓緊將之具體化、可操作化,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彰顯中央挺港政策的巨大成效。

 香港社會將「挺港36條」形容為「送大禮」,彭清華認為,所謂「送大禮」是一個形象的說法,這反映了香港各界對「36條」的認可及高度的讚賞,而事實上,這些措施「是香港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實際上,李副總理的演講,用了很大篇幅闡述了在新形勢下,香港如何能夠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在國家發展的新戰略下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這對香港今後如何處理與內地經貿合作關係、保持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特殊作用,具有重大意義和啟示。

彭清華精確把握香港社會經濟脈動

 彭清華精確把握香港經濟及香港社會的脈動,他指出,香港屬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其特點是機動靈活,對外圍經濟的敏感度非常高,「船小好掉頭,但抗風浪能力差,下半年以來香港股市大幅震盪,估計明年經濟環境還要複雜、困難、嚴峻」。但彭清華強調,對香港整個經濟走勢持樂觀態度,「香港有危有機、危中有機、機遇和挑戰並存,但機遇大於挑戰」。

 在精確把握香港經濟及社會脈動的基礎上,彭清華對「挺港36條」的解讀,高度概括為「兩個含金量」,十分準確、生動和傳神,深刻揭示了「挺港36條」進一步釋放了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巨大潛能。

 「紐倫港」的香港是重要性第一個「含金量」,國家「十二五」規劃有一個重要表述,就是要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談到香港如何才能「提升」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時,彭清華笑指「提升」這兩個字有很大的「含金量」,《時代周刊》曾創造了一個名詞─「紐倫港」,在紐約、倫敦和香港這3個金融中心之間,它們的地理位置相差8個小時,構成一個全天候運轉的金融體系。而香港作為這3個金融體系之一的最大優勢是依托內地迅速成長的經濟體,香港金融中心的影響力一定會不斷提升,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會逐步加快,香港定能發揮紐約及倫敦不可替代的作用。

 《時代周刊》在2008年1月創造一個新名詞「紐倫港」(Nylonkong),指紐約、倫敦、香港這3個城市,被共同的經濟文化連結在一起的程度,可以成為全球一體化的典範和註腳,3個城市都已創建出可以推動全球經濟的金融業網絡,足以協助中國這個世紀巨人更容易融入現代世界。《時代周刊》建議將香港和深圳融合發展,讓香港可動用深圳既龐大且便宜的勞動市場,只等理順交通和入境的問題後,2020年香港和深圳即可合為「超級城市」,超越英國的倫敦和美國的洛杉磯,成為國際城市經濟巨頭。

重點是發展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

 彭清華指出,「挺港36條」有11條是關乎到金融方面,其中的重點是發展香港的人民幣離岸業務。在李副總理訪港第2天,國家財政部就宣布在香港發行200億元人民幣國債,規模超過以往兩次發行的總和;上月底,中國人民銀行更與金管局在北京續簽為期3年的貨幣互換協議,並將規模大增1倍至4,000億元人民幣。

 「挺港36條」的重點是發展香港的人民幣離岸業務,其中有利於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措施有7項,這些措施對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資本市場和鼓勵創新人民幣金融產品都有極大推動作用。例如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FDI(對外直接投資)、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等措施環環相扣,蘊含種種巧妙心思,一可大力促進本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成長;二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減慢內地美元增長量;更重要是透過ETF建立「金融自由行」,萬一國際金融市場「大亂」或「大鱷」再來襲,ETF則可構成內地資金「泵水」救港、救市管道,中央隨時可出招,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同時避免本港成為內地資本市場的缺口,可謂佈局精妙、一箭三鵰。

掃除服務貿易自由化障礙

 第二個「含金量」,是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時,承諾在「十二五」末期,要通過CEPA基本實現內地對香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彭清華指出,「這句話的含金量非常大,有些其他方面的障礙也會逐步逐步消除」。

 李副總理的演講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基本實現內地和香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這是中央第一次以提出明確時間表的方式,來推進CEPA的深化和實施。CEPA從開始訂立和實施到現在,已經8年多了,對促進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市場,起了很大作用,但香港服務業向內地發展仍然面對兩個障礙:一是服務業受到內地與香港在法律制度、審批程序、資格認定和經濟發展水準等差異影響較大,進入內地市場難度較大;二是服務業專案的審批相關的審批環節多,程序複雜,時間長,且手續費用不菲,使有志向於內地開拓服務業的香港專業人才面對「大門開了,小門不開」的情況。到2015年基本實現內地和香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將掃除這兩個障礙。

內地巨大的市場需求

 到2015年基本實現內地和香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將為香港的工商、服務業提供巨大的市場,香港的服務貿易將通過CEPA大舉進入內地,內地人流將進一步為刺激香港消費和繁榮做出貢獻。內地的經濟總量在世界上已經居第二,但內地的服務業的比重偏低,不僅是低於發達國家平均70%的水準,而且和內地發展水準相似的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是偏低的,在現代服務業、高端服務業方面,可以說還供給不足,如果按提高4個百分點算,不考慮價格變動的因素,屆時服務業的總量將要達到26萬億元人民幣,這本身就是巨大的市場需求。

 內地經濟發展的一個長期性結構問題,是服務業尤其高檔次高增值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實現與香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將可直接及間接地大幅提升內地服務業水準,令發展更趨平衡而根基更穩更闊,國際競爭力也自必更佳,由此兩地的雙贏將可更充分體現。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彭清華解讀加深港人對「挺港36條」認識 (2011-12-14)
公民黨潛水策略暫避風頭 (2011-12-14)
《蘋果日報》造假 反中反昏了腦 (2011-12-14)
廉署應徹查張達明虛報住址案 (2011-12-14)
外交視角:中國如何應對當前國際形勢帶來的挑戰 (2011-12-14)
西方走廊:美國在德班會議變「過街老鼠」 (2011-12-14)
《蘋果日報》借簡體字路牌挑撥兩地關係 (2011-12-13)
中東動盪政局中的新變化 (2011-12-13)
政經多面體:香港目前不會放鬆壓抑樓市措施 (2011-12-13)
冷眼向洋:從杜馬選舉結果看俄羅斯動向 (2011-12-13)
必須遏止內地孕婦衝急症室 (2011-12-13)
來論:「港版麥卡錫主義」鬧劇不得人心 (2011-12-13)
指點江山:批評成名的文章踩了誰的痛腳? (2011-12-12)
來論:依法參選 人人平等 (2011-12-12)
建立歐洲經濟一體化任重道遠 (2011-12-12)
反對派大搞所謂初選打什麼算盤? (2011-12-12)
新歐洲的新機遇與現實難題 (2011-12-12)
中國日報:彭清華的權威解讀 (2011-12-12)
田園快語:新東醫療告急 改善刻不容緩 (2011-12-12)
中國入世十周年的啟示 (2011-12-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