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西方走廊:美國在德班會議變「過街老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14]     我要評論

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美國有3億人口,約佔全球70億人口的4.2%,但排放的二氧化碳卻超過全球總量的25%;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是溫室效應的最大「源頭」。在南非德班舉行的世界氣候大會談判會上,美國無視190多個國家的期望,無理提出包括「發展中國家必須作與發達國家相同減排承諾」等苛刻條件,不僅拒絕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期減排協約上簽字,還唆使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加入拒簽行列,將氣候談判推進「死胡同」。美國代表潘興甚至以不值一提的口吻對記者說:對於聯合國提出「訂立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協議」,美國的回應是「NO」!

 美國亦拒絕在「綠色氣候基金報告」相關協議簽字,華盛頓的消極行動,完全違背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受到參與國代表的強烈譴責和反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美國的行為不合情、不實際、不合理,令發展中國家感到極度失望;美國拋出自己設置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亦「漏洞百出」。包括美國環境保護基金等幾十個組織,聯合致信給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對美國談判代表的表現表示憂慮和抗議,希望美國審時度勢,避免成為全球氣候談判桌上的「千夫指」。

 白宮代表傲慢的態度、不顧後果的攪局,引起參會各國代表和環境保護組織的強烈不滿。這個世界第一的超級強國也成為德班會議的「過街老鼠」。

出爾反爾設障礙出「餿主意」

 《京都議定書》是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律文件,如果德班會議不能達成新的減排協定,世界氣候大會的主要議題和目標將成為空談。2008年11月,奧巴馬曾發表具煽動力的講話稱:「美國以及全世界現在面臨諸多挑戰中,唯有『應對溫室效應、氣候變化』最為緊迫。美國今後將積極介入『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領導和幫助』世界進入一個應對氣候變化大合作的新時代」。該講話和「將很快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的講話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樣,受到全世界的讚揚和欽佩,讓世人對這位黑人總統肅然起敬。在2009年底丹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希拉里也曾向記者呼籲,大家應該「同舟共濟」應付面臨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但在南非德班世界氣候大會上,美國代表卻出爾反爾,將重要的環保會議當作遊戲,顯示白宮政府的極度虛偽和無比自私。美國沒有像奧巴馬提出的「領導」、「幫助」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反而在氣候談判進程中設置障礙、盡出「餿主意」。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程度高,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遠高於其他國家,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然而,美國在會上卻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會嚴重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和「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和限排溫室氣體的義務」為題處處設防,嚴重威脅和阻礙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合作。儘管各國對氣候變化都有較為統一的認同基礎,但美國的曖昧表現卻導致其他發達國在大會上也表現得不合作。

拒絕承擔 對「出錢」毫無興趣

 美國等發達國在世界氣候談判中節外生枝,對「綠色氣候基金」的來源和使用提出許多不合情理條件,一再「製造禍端」,使會議進行得很不順利。美國這次「攪局」,是其近年來對「綠色氣候基金」消極態度的集中反映。在德班大會上,美國雖然沒有直接提出反對「綠色氣候基金」,但卻試圖通過在次要問題上挑起爭端,企圖讓「綠色氣候基金」夭折。美國刻意模糊對「綠色氣候基金」的態度,和《哥本哈根協議》《坎昆協議》的要求嚴重不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出,遏止全球變暖的工作迫在眉睫,環境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太多,全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沒有理由阻礙相關協議的產生。

 德班氣候大會南非代表團團長莫萊瓦表示:「南非致力推動各國和成全大會通過和簽署《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發達國家應切實擔負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不要讓與會各國和環境保護組織對美國等發達國家產生太大失望」。莫萊瓦強調,包括提高能源效率、推廣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停止砍伐森林、改善廢棄物等有效措施,都有賴發達國家帶頭努力和實現。由於金融危機,經濟不振,美國已經對「出錢」毫無興趣,於是處處設防、推卸責任,表現出極不負責任的態度。事實上,即使按照1992年地球峰會制定的「污染者付費」的原則,也意味著發達國特別是美國應該承擔更多的減排責任。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彭清華解讀加深港人對「挺港36條」認識 (2011-12-14)
公民黨潛水策略暫避風頭 (2011-12-14)
《蘋果日報》造假 反中反昏了腦 (2011-12-14)
廉署應徹查張達明虛報住址案 (2011-12-14)
外交視角:中國如何應對當前國際形勢帶來的挑戰 (2011-12-14)
西方走廊:美國在德班會議變「過街老鼠」 (2011-12-14)
《蘋果日報》借簡體字路牌挑撥兩地關係 (2011-12-13)
中東動盪政局中的新變化 (2011-12-13)
政經多面體:香港目前不會放鬆壓抑樓市措施 (2011-12-13)
冷眼向洋:從杜馬選舉結果看俄羅斯動向 (2011-12-13)
必須遏止內地孕婦衝急症室 (2011-12-13)
來論:「港版麥卡錫主義」鬧劇不得人心 (2011-12-13)
指點江山:批評成名的文章踩了誰的痛腳? (2011-12-12)
來論:依法參選 人人平等 (2011-12-12)
建立歐洲經濟一體化任重道遠 (2011-12-12)
反對派大搞所謂初選打什麼算盤? (2011-12-12)
新歐洲的新機遇與現實難題 (2011-12-12)
中國日報:彭清華的權威解讀 (2011-12-12)
田園快語:新東醫療告急 改善刻不容緩 (2011-12-12)
中國入世十周年的啟示 (2011-12-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