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民建聯宣傳公關委員會副主席
關係香港未來五年的特首選戰已拉開帷幕,唐英年和梁振英兩位參選人各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爭取選委會和市民的支持。
香港缺乏高質素政治人才
唐梁兩位參選人,都逐步對未來屆的施政提出一系列的政綱,向市民鋪展出一幅未來的發展和治理藍圖。與前兩位特首一樣,下任新特首上任,仍然需要解決一系列社會矛盾,需要協調多方面的社會關係,促進社會和諧。新任的特首也需要更好地了解社會,把握民意、民心,使施政更能貼近社會脈搏,服務社會,改善民生。要落實這些政治規劃,需要依靠一大批的政治人才。
回顧前兩位特首所走過的路,缺乏足夠的政治人才,是特區政府施政的一大困局,董建華2002年連任特首之時,推出高官問責制,向社會和商界敞開大門,希望從政界和商界吸納一批具管理經驗的高素質人才。第二位特首曾蔭權繼任之後,進一步完善主要官員問責制,設置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的職位,除了完善和強化問責制官員團隊之外,也包含了培育政治人才的用意。
從前兩位特首的施政經驗來看,特區政府需要的政治人才,僅從商界、公務員團隊或社會吸納是遠不足夠的,因為社會對政治人才的要求與商界對管理人才的要求是有所區別的,除了技術上的知識和技能,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才幹之外,政治人才更加需要有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的素養,需要有政治人才的品格和實際的政治工作的歷練。
應設立公共行政學院
古今中外,幾乎每一個成功的政府都是十分重視政治人才的培育的。內地近幾年貫徹提高執政能力的精神,全方位加強了政治人才的培育,在各大學院校之外,另外設有專門的政治人才培育機構,比如國家行政學院、浦東幹部學院等;美國哈佛大學內的甘迺迪政治學院是全球最著名的政治人才培訓機構,為美國培育政府機關的高級公務員、議員和市長。
特區政府自九七年成立以來,至今只有十四年的時間,仍需要進一步積累執政和管治經驗,而加強政治人才的培育,已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民建聯日前推出的《對新行政長官的期望》,明確提出要求下任特首重視政治人才培育的建議,希望新特首積極考慮設立公共行政學院,系統化地培訓政治人才。而設立公共行政學院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目的:(一)向社會各界,包括政界、商界人士開放招生,讓有志從政者可以獲得政治培訓,提升政策能力,了解政府內部運作,為未來問責制儲備人才;(二)提升政府官員在政策研究和制定、長遠規劃方面的能力,其中可透過邀請商界精英講學,加強政府人員認識商界運作;(三)承擔知識管理及傳承的功能,總結好公務員體系運作的理論和經驗,為各級公務員提供培訓。
民建聯積極培訓政治人才
除了向下屆行政長官提出政策期望之外,民建聯也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個主要政治團體所應承擔的責任,民建聯由創立開始,一直沒有停止政治人才的培育工作,去年開始,我們與港專合作推出「新一代政治專才文憑課程」,公開向社會招生,為社會培育政治人才。
首屆招收的三十九位學員,絕大多數來自社會各階層,具有不同的社會背景,而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有為社會服務的心。經過幾個月的學習,首屆學員中有三十一位於今年一月畢業,並繼續從不同的途徑,以不同的方式參與社會服務。近日,民建聯組織了其中幾位畢業生與傳媒對話,分享他們的學習經歷和畢業後的情況,從學員們的分享中得知,令他們感受最深的是,這個「政治專才課程」與一般大學課程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但有傳授從事政治工作的技能和知識,更加能與政府、立法會和政黨的政治人物近身接觸,直接從經驗豐富的資深政治人物身上學習從政者所應具備的品格特質。
學員們認為,學習從政並不只限於書本上和理論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實踐,參與民建聯的「新一代政治專才班」學習,實際上是為他們開啟了參與政治實踐的門。學員曾興隆是民建聯的議員助理,在地區服務工作中展開實踐,更加投身2011年的區議會選舉;李均強則成為民建聯南區支委,參與地區政治工作;學員陳廣錫以公眾人物的身份參與立法會的多場公眾討論,親身感受政治辯論。而更多學員雖然沒有走到政治工作的第一線,卻以其他方式參與政治,服務社會。
政治人才的培育是一項重大而長期的社會工程,民建聯將持之以恆地展開這項培育工作,第二屆政治專才文憑課程即將於明年3月開課,現已開始公開招生,我們期望透過這些工作,為特區培育政治人才盡我們的責任。
今年的特首選舉在香港民主政治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民主政治的發展遠不只是一場選舉那麼簡單,還需要其他一整套的政治基建的配合,其中最重要者之一,就是政治人才的培育。只有培育及發展出足夠的政治人才,香港才能發展出健康而有質素的民主政治,我們期望新一任特首、特區政府,以至社會各界都更加重視這個問題,積極考慮民建聯提出的建議。而民建聯在這方面所做的一點努力和實踐,也十分樂意與社會各界分享,共同推進社會的民主政治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