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龍聲飛揚:架構重組利港利民 擋路拖延實不應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3]     我要評論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候任特首梁振英的架構重組建議利港利民,有利加快決策過程,提高施政效益,改善服務,適應香港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有助逐步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與矛盾,為香港帶來新氣象,因此任何黨派和議員都不應該擋路拖延。所有負責任的立法會議員,不分黨派,都應該盡快通過有關政府架構改組的建議。建制派議員應排除反對派的阻撓,全力支持架構重組在7月1日前如期完成。

 距離特區政府換屆僅剩不足兩個月,如何在新特首上任時實現政府架構重組,備受關注。反對派議員於4月30日與候任特首梁振英會面時,要求梁振英就3司2副司14局的新架構諮詢3個月,並稱若當局堅持於6月中「硬闖」立法會要承擔政治後果。這顯然是想通過諮詢引發政治角力,使架構重組拖而不決,會影響政府順利換屆和新特首落實政綱。

架構重組並無作全社會諮詢的先例

 實際上,自從香港回歸以來,政策局數目增減、局與局之間的職能調整已做了數次。這些工作、變化在回歸後發生過,甚至在回歸前、未有問責制前亦已發生過,經常都有局與局的調整,或有新政策局的設立。政府以往換屆調整政策局數目,都沒有作全社會諮詢。

 回歸前,香港政府一直至1970年代初依然是兩層架構,事無大小均由布政司決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為此時任港督麥理浩於1972年發表《麥健時報告書》,建議之一就是將權力下放,在布政司和部門之間加入「決策科」,負責制訂政策,並由各有關部門負責執行。這些架構重組都沒有作全社會諮詢

 回歸後,特區政府架構名稱有所變動,主要是將原「布政司署」改稱為「政府總部」,「決策科」改稱為「決策局」、「資源科」改稱為「資源局」。其時共有13個決策局及2個資源局。其後部分部門曾被整合,當中較重要的是1998年成立新的決策局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和解散文康廣播局;2000年成立環境食物局,規劃環境地政局改名為規劃地政局和將市政總署及區域市政總署解散,並以新成立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食物環境衛生署取代。這些架構重組也沒有作全社會諮詢。

 2002年7月1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實施高官問責制,決策局因此被徹底重組,重新設立11個決策局,外界將之與三位司長合稱「3司11局」。到了2007年7月1日曾蔭權連任時成立發展局,變成12個決策局,改稱為「3司12局」,也沒有進行社會諮詢。新安排所需要的政策文件和財政撥款,是由曾蔭權連任前的政府做妥,曾蔭權2007年連任時馬上就可按照新的架構運作。而且,梁振英此次架構改組的建議,不是擴大問責制,而只是增加兩名副司長及兩名局長,公務員不但沒有受到影響,而且可能多了升遷和發揮作用的機會。

對架構重組擋路拖延後果嚴重

 反對派議員聲稱梁振英沒打算就有關建議諮詢市民及公務員意見,完全違反事實。梁振英架構重組的建議是經過競選時與很多界別討論,之前亦已諮詢了將受影響的4個政策局,並與公務員舉行了2次會議。架構重組建議反映了社會的訴求,同時反映梁振英政綱的優次,亦得到現屆政府公務員的支持。因此,今屆政府和公務員會全力無縫地配合候任政府,令到整個立法和撥款程序得以順利進行,可以趕在7月1日前全部程序完結。

 反對派要求梁振英就新一屆政府的架構重組諮詢3個月,不僅沒有先例,而且其目的是要製造爭論,使架構重組變成一場沒完沒了的政治角力。若架構重組在7月1日前未能如期完成,整個新班子不可以在7月1日同時上任,梁振英的政綱和施政報告就不可以落實,而要拖在年底時可能才重組架構。如果這場政治角力延續下去,整個新政府就可能遲遲未能開展工作。其結果不難想像:就是整個新政府沒有上場就已成為「跛腳鴨」,不知甚麼時候才能全面開展工作。這樣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僅政府運作大受影響,而且工商百業乃至市民的正常生活都會受到衝擊。

 梁振英在政綱中提出改組現行政府架構,由目前「3司12局」改組為「3司2副司14局」,包括增設兩名副司長、設立新增的文化局、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分拆為「資訊及科技局」和「工商及旅遊局」,並對多個政策局職能作出調整。政務司司長今後會掌管6個政策局的工作,財政司司長的職能則大大提升,除管轄財經金融事務外,還將增管房屋、地政、運輸及基建等政策。

架構重組將為香港帶來新氣象

 特區政府多年來未有做好跨部門統籌協調與長遠規劃,副司長的設立可專職改善這兩個弱項,並減輕司長的負擔。副政務司司長統領勞工及福利局、教育局及文化局,有利人口政策的研議及跨部門協調推動新政策。副財政司司長則會專注推動「十二五」規劃方面的工作,有利於促進兩地合作,加快推進六大優產業的發展,以提升本港的競爭力及創造更多知識型經濟的職位。重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分拆為「資訊及科技局」和「工商及旅遊局」,由副財政司司長統領,體現此兩局有很強的互補性,為促進產業升級轉型發揮更大作用。可見架構重組利港利民,為香港帶來新氣象,任何黨派和議員擋路拖延實不應該。

相關新聞
龍聲飛揚:架構重組利港利民 擋路拖延實不應該 (2012-05-03)
「人民力量」拉布策略包藏禍心 (2012-05-03)
論盡大中華:從大中華發展視野推廣國民教育 (2012-05-03)
實事璆是:祈新政府為兩地融合帶來新風 (2012-05-03)
《蘋果》挑撥離間兩地關係 (2012-05-03)
政經論衡:中國海島保衛戰吹響集結號 (2012-05-03)
志強時評:李嘉誠先生的善舉使社會更加和諧 (2012-05-02)
解惑篇:應當重視中央對「雙非」的意見 (2012-05-02)
理性了解樓價升跌原因 (2012-05-02)
新一屆特區政府調整架構穩中求變 (2012-05-02)
田園快語:檢討校巴發牌政策 (2012-05-02)
公民黨遺禍 大橋漲價公帑找數 (2012-05-02)
香港需要有尊嚴的規劃 (2012-05-01)
公民黨內憂外患顯現衰相 (2012-05-01)
當好新時代掌舵人 (2012-05-01)
維護食安 首重問責 (2012-05-01)
指點江山:反對派企圖廢除梁振英組班的自主願望和權力 (2012-04-30)
環球視野:中國三步棋破解黃岩島對峙 (2012-04-30)
西座內望:「人民力量」又內訌 黃毓民偏私惹禍 (2012-04-30)
聘用陳冉不應用歧視眼光看待 (2012-04-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