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國民教育不僅關乎教育範疇,而且關乎香港的發展。國家日益強盛,香港與內地在各方面的合作日益緊密,香港只有融入國家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潛質。目前在西方國家,學習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成為中產和專業人士對下一代加強競爭力培養的新潮流。推動國民教育,能夠增強香港青少年對國家和自己前途的信心,拓展他們的理想和事業。若是抱著對學生未來負責的態度,怎可反對和妖魔化國民教育?怎可鼓吹罷課犧牲學生學業和家長利益?作為一名資深青年工作者,本人不認同任何政黨或人士出於政治私利,犧牲學生利益反對國民教育。
上周日舉行的反國民教育遊行,除有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和他們的子女出席,還有不少政黨及立法會選舉參選人參與。反國民教育遊行,連嬰兒也被推上前線,令人嘆為觀止。一些家長將思想稚嫩的孩子擺上檯,做法值得商榷。遊行之後,教協及學民思潮提出有意發起罷課,脅迫政府在9月開學前撤回該科。教協高層更通過決議,稱如政府不撤回國民教育科,會於9月3日開學日發動罷課。這種以犧牲學生學業為手段,騎劫家長和中小學生的行為,更令人難以茍同。
對於罷課論,教育局發言人回應指,「罷教或罷課都不是大家願見的」,學校教育應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及其利益為先,希望教師或家長在表達訴求或意見時,都能以不妨礙學生正常學習為首要考慮。許多家長強烈反對罷課,強調「不要用小朋友作子彈射政府」,認為做法如用刀要脅政府就範,而且會剝奪學生上課時間。教評會副主席蔡國光稱,「動輒就罷課只係當學生為談判籌碼」。
反國民教育完全沒有道理
回歸以前的香港,實行的是完整而嚴格的殖民主義教育。殖民統治下的香港,從學校到社會,真實的中國歷史和燦爛的中華文化幾乎被抹得乾乾淨淨,歪曲、醜化中國的資訊卻比比皆是,殖民奴化意識更無時不在、無孔不入,滲透到每個角落。直到今天,反對派還反對香港推行國民教育。
2007年6月胡錦濤主席訪問香港時曾語重心長地指出:「我想特別強調的是,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正如當時輿論指出,胡主席上述談話可說一擊即中本港的一大盲點。胡主席用「特別強調」一詞,說明國民教育工作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行政長官梁振英主動回應反國民教育遊行,他強調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並非新政府的政治任務,不會強推亦無意洗腦,指科目醞釀十年,學校可自行決定於今年、明年或後年推行。他決定將備受爭議的當代國情部分教材,上載於互聯網接受公眾監督。教育局將成立具廣泛參與性的獨立委員會,考慮邀請大學學者加入。據悉,獨立委員會將重新檢視課程指引內的當代國情部分,不排除刪減或修訂引起爭議的字句。香港已回歸15年,醞釀國民教育用了10年,諮詢跨越了2年,之後還有3年的開展期,在如此寬鬆的空間下,反對派還要挑起反國民教育的風波,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國民教育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國際慣例
國民教育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國際慣例。按照國際慣例,公民對國家群體的責任和義務,是國民教育的核心內容。對於公民來說,「國家」是一個由疆域、民族、歷史、文化、語言、傳統等原初因素形成的總體,愛國主義是公民不假思索的感情自然流露,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政治學家馬歇爾(T.H. Marshall)指出,「公民性」需要「凝聚力」(bond),而凝聚力的基礎,則是「直接的群體成員感,它來自於對共同擁有的文明的忠誠,來自對國家的忠誠」。
從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慣例來看,國民教育這一種集體認同(mass identification)過程,是關乎如何在屬於同一國家的群體中,建立國民身份的意識。國民教育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國家,固然有不同的內涵,但對民族歷史文化和民族國家的認同,卻是一脈相承。這是一個民族能夠自立於民族之林之根本所在。實際上,國民教育不僅關乎教育範疇,而且關乎香港的發展,香港只有融入國家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潛質。如果不認識國家,香港怎麼能發展?港人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認同感,怎麼能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拓展自己的出路?
若是對學生負責就不能反對國民教育
反對派將國民教育妖魔化,其理由是指內地社會存在一些負面現象。這是無視世界歷史發展的看法,也是一葉障目的觀點。實際上,從西方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罪惡到自由資本主義的文明建設,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內地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濃縮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階段,存在一些負面現象,並不奇怪。但更為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社會的進步舉世讚揚,這才是國家發展的本質和主流。這也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青少年需要認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國情。香港的國民教育應幫助港人特別是青少年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應從「認知」、「情感」及「實踐」三個層面推動國民教育,讓香港青少年認識國家的歷史和現況,了解國家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鼓勵青少年到內地認識祖國和體驗國情,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目前在西方國家,學習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成為中產和專業人士對下一代加強競爭力培養的新潮流。港人如果不認識國家,香港怎麼能發展?港人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認同感,怎麼能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拓展自己的出路?若是抱著對學生未來負責的態度,怎可反對和妖魔化國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