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剛
反對國民教育已經成了反對派反梁振英班子和新一屆政府的內容之一,完全政治化,這對「一國兩制」無益,對教育港人尤其是青少年有礙。我們應該平心靜氣地、客觀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充實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而不要輕率地簡單地否定它。
打從這屆特首選舉開始時,我相信唐梁之爭沒有欽點或預定,而因為歷史原因,認識梁振英較久,較為認同他的魄力,所以,同意了他穩中求變的方針,希望香港走出蹉跎局面,可以跟上時代要求有新的作為,我是支持他掌政。自七月以還,梁振英班子經歷一番風雨上場,但甫拉開序幕已惹來喝倒彩之聲,加上一些官員發生了一些問題,更使反對派如獲至寶,持之以柄,狂敲新班子竹槓,猛抽便宜之水。市民心知肚明:各項指摘,無不是以小作大,或無限上綱,提高到原則高度;或將雞毛蒜皮化作千鈞之重。
就拿最近發生的「國民教育」事件來說,本來,多年前已經有了「德育與國民教育」的工作,大眾也相安無事,因為,這項舉世公認的教育內容,各國都銳意進行,沒有人會反對。試看如今香港社會,國民尤其是年青一代,是否需要給予德育和國民教育?除非閣下不承認是中國人,否則就起碼要對祖國有多少認識。當然,當今香港有些人仍未承認是中國人,或者是身為中國人享受著中國人之福祉而否認是中國人,關於這些人或事,已有不少討論,不在此贅述。
否定國民教育涉及重大政爭
總之,德育及國民教育是普遍存在和具普世價值的課題,香港絕大部分人也深明此理,目前有些人反對,只不過是借題發揮,其目的是把這工作醜化為「洗腦」,挑出某些具體內容,無限放大,上綱上線,誇張叫囂,聯同反梁班子的大合唱,立意打擊新上場的政府、妨礙其施政,拖其後腿,使其寸步難行,甚至企圖最終令到他腳痛下台。這陰謀或陽謀不止是由於黨派之爭,而且是方向之爭,其目的是否定「一國兩制」、打擊《基本法》、甚至進而挑戰中央的政制,所以,這並不是和風細雨式的書生議政。
不能因個別參考書而全盤否定國民教育
既然大眾承認了德育和國民教育的需要和迫切性,那麼,若果有不同意見,充其量只在於具體內容,不同撰寫者有不同看法,毫不為奇,受教者也不會對所有內容毫不思索地全盤接受。香港現時已沒有港英管治時期的專制,言論和思想有著廣泛自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學校有「公民教育」,宣傳英帝國威水史和港英政府的「德政」,教師、家長、學生對內容不容置喙,大眾可有半點兒提出意見的機會?我們的課室內高懸英女王玉照、禮堂和校門高掛米字旗,會前會後甚至電影散場時奏起或齊唱「天佑女王」英國國歌,郵票上印著伊利沙伯二世頭像,政府公函上書「為女王服務」……大眾安之若素,為甚麼現在一提要認識祖國、要認識公民的責任,某些人就跳腳上街?
推動及進行德育和國民教育的政府人員和社會人士說得對,學生們並不會絕對地、毫無主見地單靠某些參考資料或者課本而全盤接收其內容。德育和國民教育不可能簡單地從課堂或學校中「傳授」和教育,那是社會中某一分子從社會中通過各種現象和知識去吸收和培育自己的一個全面過程;這是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在課堂中、課本上讀到的內容,還要配合社會中看到的現實去驗證。在萬馬齊喑的年代,在政治部嚴格控制的港英管治時期,不少中學生每天面對英女王玉照、時刻聽到「天佑女王」的歌聲,從媒介中經常看到和聽到歪曲的宣傳,但是他們仍會冒著各種阻撓回歸祖國內地,說明了「不唯上、不唯書」,只有在實際中尋求真相和真理,才是正確的接受教育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