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反對劫持學生以否決國民教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陳振東 全國政協委員

 有關香港應否開設國民教育課程的爭議愈演愈烈,已經圖窮匕現地展現出反對派全面騎劫議題,從幕後導演到前台操縱,以提前炒熱9月立法會選舉的意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有政客公開威脅要發動罷課,不惜以犧牲學生學業的極端手段,裹挾家長和中小學生,以達到動搖政府管治、打擊建制派的政治目的!其行徑令人憤慨。就學生的個人發展而言,在全世界都放眼中國的大環境下,又豈能不熟悉自己國家的國情?何況香港乘搭內地經濟發展東風已經是命脈所繫。若是抱著對孩子未來負責的態度,怎可拒絕國民教育?更怎可能為了一本參考資料而否決整個國民教育課程?

「洗腦說」否定師生的自我識別能力

 平心而論,今番爭論的源起,只是由於一本新推出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被指部分內容偏頗。然而,這本小冊子只是參考資料,更是無數可作參考的資料之中的一種,何況校方可自由選擇課程內容。抓住這樣一本非官方的參考小冊子,就聳人聽聞地說孩子們會因此而被「洗腦」,不僅言過其實,而且缺乏對學校、老師和學生應有的信任和尊重。當下傳媒信息如此發達,香港中小學生每日通過無數渠道接收多元信息,隨時都會形成自己新的理念與價值觀,而老師也會有自己的取向,「愚弄」、「洗腦」學生之事,實在難以發生,我們應該對香港整體教育制度下的老師和學生,多一份信賴。

推行國民教育乃全球趨勢

 推行國民教育早已經是國際慣例,並非香港獨有。有外國學者研究了1870年到1970年各國憲法,發現憲法中訂明國家有義務提供國民教育的個案,從43個增為139個。光是香港的周邊國家,日本的愛國教育聞名於世;新加坡每年開展一次「國家意識周」活動,以凝聚國民的國家意識;韓國各類學校,學生從小到大都被告知韓國有哪些值得驕傲的地方,培養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其他如泰國、馬來西亞等無一例外都將國民教育列入學生必修課程。可見,世界各國都普遍推行國民教育,不論其歷史悠久還是短暫,政治制度和國體是實行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而且,幾乎每一個現代國家的國民教育,都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培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美國推行國民教育的巨大成功世人皆知,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通過國民教育成功凝聚人心,成為星洲經濟騰飛的精神動力,令這個人多地少、資源匱乏、政治動盪、經濟落後、種族紛爭、滿目瘡痍的島國,迅速崛起於東南亞,成為新興的現代化發達國家,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都已經超過香港。

 香港回歸才15年,然而香港人經受的殖民統治卻長達一個半世紀。英國人處心積慮推行的殖民教育,刻意模糊香港人的國家觀念和文化認同,令很多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產生疑惑,對自己的祖國產生誤解甚至隔閡。回歸15年來,身份認同一直是港人面臨的深層次文化問題,香港的人心回歸如此之難,與國民教育的缺失大有關係。

香港國民教育缺失已釀惡果

 更有甚者,是回歸以來,香港的國民教育不但沒有及時推行,而且還將中史科從初中必修科中剔除。自2000年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容許學生自行選擇是否修讀中史科後,全港470多間中學,已有120間在初中課程不開辦中史科。正因為如此,針對國民教育的缺失,特區政府於2010年提出增設國民教育及德育課程為中小學必修課,實在只是亡羊補牢之舉。何況自去年初課程指引作首次諮詢,今年初又正式諮詢4個月,才產生了現時的指引,當中已盡量反映社會特別是教育界對指引的意見。去年的一項調查更清楚顯示,八成教師認同政府的國民教育課程。

 在香港回歸祖國的15年中,醞釀國民教育是否推行已用了整整10年,諮詢又花費了2年,其後還有3年的開展期。同時,學校推行國民教育的空間和彈性都十分寬鬆,有3年的開展期,小學不是一定要在今年9月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在如此情況下,反對派還要挑起反國民教育的風波,只是為了挑動國民教育爭議、進行選舉操作。

 其實,國民教育引起爭議原因很多,包括對教材內容、推行模式、課程設置等問題各方的看法互有參差,不盡相同,反映出學生、家長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多元訴求。教育局可以而且應當在推動實施的過程中廣泛收集各種意見,與學校、師生以及家長不斷溝通,以持續完善香港的國民教育課程。

香港學生豈能不了解國情

 需要強調的是,國民教育不僅關乎教育範疇,而且關乎香港的發展,港人如果不認識國家,香港怎麼能發展?港人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認同感,怎麼能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美國就公開承認,《公民與政治課程標準》的目標是「培養認同美國憲法民主制度基本價值觀和基本原理的合格公民,並使他們有見識、負責任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中」。

 就學生的個人發展而言,在全世界都放眼中國的大環境下,又豈能不熟悉自己國家的國情?何況香港乘搭內地經濟發展東風已經是命脈所繫。在「十二五」規劃、挺港「36條」等措施下,香港與內地的合作將更加全面深入,青少年北上發展的機會更大。通過國民教育,可以多了解國家現況、歷史及文化,對青少年有莫大裨益,有利其配合國家發展,提升能力,拓展出路。這是關乎香港青少年的個人前途、發展空間,以至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還有沒有將來的重大問題。若是抱著對孩子未來負責的態度,怎可拒絕國民教育?更怎可能為了一本參考資料而否決整個國民教育課程?

相關新聞
反對劫持學生以否決國民教育 (2012-07-31) (圖)
自留地:不唯上 不唯書 只唯實 (2012-07-31)
西座內望:反對派「密室交易」 第二梯隊被犧牲 (2012-07-31)
明刀明槍:陳惜姿的掩飾是欲蓋彌彰 (2012-07-31)
陳日君政「教」勾連延伸至教育 (2012-07-31)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2012-07-31)
指點江山:揭露反對派選舉操作陰謀 理性討論國民教育 (2012-07-30)
來論:一場由反對派組織和操控的反國民教育遊行 (2012-07-30)
孫楊勇奪金牌 男泳零的突破 (2012-07-30)
文憑試考生可考慮往內地升學 (2012-07-30)
埃及新政府大力開展務實外交 (2012-07-30)
止戈為武:充滿期望和挑戰的反腐新舉措 (2012-07-30)
譴責政客禍港 支持政府施政 (2012-07-28)
理性討論國民教育 (2012-07-28)
西方走廊:巨額「負票」逼白宮鋌而走險 (2012-07-28)
推廣體育文化 創建活力之都 (2012-07-28)
真的會「洗腦」嗎? (2012-07-28)
縱論香港:區別處理國民教育爭議 防教育議題變選舉操作 (2012-07-27)
擴展聯招至自資院校 (2012-07-27)
重建理性的社會環境 (2012-07-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