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波
今年是《鏡報》創辦35周年,《鏡報》8月號發表社評闡述《鏡報》一直秉承「振興中華、誠實敢言」的宗旨,遵循創辦人徐四民先生的辦報原則:做社會公器,不唯利是圖,不譁眾取寵,誠實報道,對社會負責。社評全文如下:
由前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大紫荊勳賢徐四民先生和港澳知名人士於1977年創辦的《鏡報》,至今已經走過了35個年頭。35年是一個漫長的歲月,能夠堅持35年,對一份嚴肅的政論性雜誌來說更是難能可貴。35是介於而立之年和不惑之年這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階段之間。《鏡報》有如人生,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度過了而立之年之後,在董事會和全體同仁的不懈努力下,在社會各界人士、兩岸四地同胞、海外華僑華人、廣大讀者、廣告客戶和業務合作夥伴等的大力支持下,不斷成長壯大,正在邁向不惑之年。
自1977年創刊以來,《鏡報》一直站在輿論前沿,支持和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弘揚中華文化、團結兩岸四地同胞和海外同胞、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在中英談判時期,堅決支持中國收回香港的立場,揭露英國殖民者和港英當局破壞和阻撓中國收回香港的陰謀行徑;在香港回歸之後,維護《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的實施,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
35年來,《鏡報》一直秉承「振興中華、誠實敢言」的宗旨,遵循創辦人徐四民先生的辦報原則:做社會公器,不唯利是圖,不譁眾取寵,誠實報道,對社會負責。《鏡報》除了在刊登的文章中體現自己的辦報宗旨和原則外,為了更好地擔負起社會責任,做社會公器,從2010年起連續舉辦了一系列活動:2010年和香港文化界諸同仁舉辦《阿福精神—香港的光榮》全港中、小學徵文比賽活動,倡導和弘揚香港慈善義工黃福榮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捨身救人的精神;2011年主辦兩岸四地第一屆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獎評選活動,推廣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今年5月份和緬甸駐港總領事館、香港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暨中國商業中心舉辦「香港在緬甸的發展機遇」研討會,邀請緬甸部長介紹緬甸現狀和外商投資政策,為港商到緬甸投資提供機會;6月份更組團訪問緬甸新都內比都,緬甸總統吳登盛親自安排有關部長接待,進一步了解中國和香港企業到緬甸投資的商機;兩岸四地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和兩岸四地第二屆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獎評選活動也將陸續啟動……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紀念,也是以梁振英先生為首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上任的日子。胡錦濤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上致辭時強調,中央政府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為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並希望特區政府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梁振英特首在就職典禮上致辭時表示,新的特區政府決心將香港打造成為兒童茁壯成長、青年實現理想、壯年人一展所長、長者安享晚年、七百萬市民安居樂業的理想家園。2012年對香港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鏡報》將一如既往,堅持既定的辦報宗旨和原則,在新的歷史時期,在邁向不惑之年的路程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把《鏡報》辦得更好,為構建和諧社會、打造理想家園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