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近日正式交接入列,不但使全國各族人民歡欣鼓舞,也引起了相關國家和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中國軍事專家的評論分析稱,第一艘航母服役對中國海軍具戰略意義,將使中國海軍的戰鬥力、常規威懾力和核威懾能力大增,真正成為一個戰略性軍種;英國廣播公司說,首艘航母服役標誌著中國作為崛起大國的地位;美國國防部的官員說,中國首艘航母服役「並不是一件特別令人吃驚的事」,強調美國將繼續監視中國軍事的發展;日本《朝日新聞》稱,中國航母現在服役除了弘揚國威,還有對日本施壓的意圖,《產經新聞》則認為,「遼寧艦」缺乏艦載機等關鍵兵力配備,一段時間內難以形成戰力,現在不過是隻「紙老虎」。
北京獨立軍事觀察家認為,首艘航母「遼寧艦」在中國國慶節和中共十八大前正式交付入列,是中國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發展的正當需求和必然結果,雖然與因釣魚島爭端而導致的中日關係緊張無直接聯繫,但對展示解放軍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凝聚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力量極具深遠意義,傳遞的信息十分重大。
國防建設的領導堅強有力
在交接入列儀式上,胡錦濤主席向海軍接艦部隊授予軍旗和命名證書,溫家寶總理宣讀的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賀電指出,中國發展航空母艦,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顯見首艘航母是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之智之力建造的。另據了解,在2003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認真聽取總裝備部、海軍和有關工業部門領導及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經調研論證,提出我國要發展航空母艦。之後,中央召開會議,正式決定我國發展航空母艦並審議批准了建設方案。觀察家指出,我國建造首艘航空母艦,論證決策於江澤民、朱鎔基時期,建造交接於胡錦濤、溫家寶時期,成群編組將在中共十八大後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班子時期,顯示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已成為黨和國家的堅韌意志,成為各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持續接力行動,這是中國獨特政治、行政和組織優勢的物化表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制度保證。
人才隊伍的儲備使用大膽有效
據報道,首艘航母平台編制是正師級,1000名艦員是在海空軍範圍內擇優挑青選拔,具有本科學歷的軍官達到90%以上,博士、碩士有50多人,其中艦長和政委都是「60後」,年齡相對比較年輕。有資料介紹,中國海軍早在1987年就開始著手超前培養第一代航母的艦長,招收了9名海軍航空兵飛行學員,在廣州艦艇學院開辦了第一期「航母艦長班」,其中去年年初被任命為改造中的中國航母平台首任艦長李曉巖已升任東海艦隊副參謀長。現任艦長張崢1986年高中畢業後考入上海交通大學自動控制系,1990年8月畢業後攜筆從戎,在東海艦隊司令部自動化工作站工作。1992年8月至1995年8月,在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艦艇作戰指揮研究生班就讀,獲碩士學位。2001年7月至2003年8月,張崢先後到英國國防語言學院和英國三軍聯合指揮與參謀學院深造。2003年9月起任海軍某部隊副參謀長,後升任改造中的航母平台副艦長。觀察家認為,一艘航母不僅是高新技術結合體,也是各類人才的集合體,在航母的建造和測試試驗過程中,各類人才基本滿足了裝備研試的需要,體現了軍委主導的「寧叫人才等裝備,不叫裝備等人才」人才建設戰略的遠見。
觀察家注意到,首艘航母的舷號為「16」,兩位數標明該艦為訓練艦;交接儀式的名稱為「001號航空母艦交接儀式」,明示建造航母工程只是剛剛起步,說明中國航母形成作戰實力尚需時日,中國的近海防禦海軍戰略沒有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