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年輕人應走出「去中國化」的迷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香港80後和90後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危機,原因複雜。部分年輕人之所以對「去中國化」有某種程度共鳴,主要原因在於香港產業單一化,年輕人缺乏出路,因而產生對社會的不滿。再加上某些政治勢力的負面影響,加劇了香港青年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危機。吊詭的是,明明加快兩地合作與融合符合年輕人開拓人生事業的需要,但在某些政治勢力的影響下,部分年輕人又站在「去中國化」的第一線。如果香港與內地隔離,將導致香港自我邊緣化,最終承受代價的是香港青年人。因此,香港年輕人應走出「去中國化」的迷惘,抓住國家大發展和兩地融合帶來的寶貴機遇,拓展自己的未來人生。

 在「反國教」風波中,已經進入歷史博物館的港英旗幟至少先後兩次出現。第一次是「七一」遊行之日,有人士揮動這支旗參與遊行;另一次則是有人士到上水火車站抗議水貨客,當中也有人舉起這旗幟和「中國人滾回中國」的牌子。回歸前擔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的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最近在香港說,這令他「感到痛心」,他指出:「有對特區政府不滿,中央政府不滿的地方,你盡可以提出來,幹嗎要請外國的旗幟來?舉米字旗能有什麼幫助呢?這面旗幟應放在歷史博物館,而不應該在街頭。」

「反國教」運動實際是要「去中國化」

 最讓人驚訝的是,這群高舉港英旗幟的,竟然多數是80後甚至是回歸後才成長的90後。據報道,「七一」當天在遊行終點政府總部人群前不斷揮動著手上港英大旗的伍敬忠同學才24歲,大學畢業剛2年,他表示高舉港英旗幟是因為「我們是緬懷以前的日子」。伍敬忠同學1997年7月1日前才9歲,他如何「緬懷以前的日子」?這令人匪夷所思。

 就連被香港部分輿論譽為「良心教師」的前庇理羅士女子中學通識科導師吳美蘭,她「七一」當天與學生參與遊行,看到「七一」滿場港英旗海的現象也慨嘆說:「我們流的,畢竟是中國人的血,不用再被紅鬚綠眼的外國人統治,是高興的事,但看到這幅景象(港英旗海),我感到驚訝,也叫人可悲。」

 9月11日正當兩岸四地和全球華人在為「保釣」群情激憤之時,香港7個大專院校學生會組成的學生組織「學聯」,卻在「反國教」和「去中國化」影響下,發起「全港大學生罷課行動」,竟然指中央在香港推行「殖民管治」,為的是要「搾取香港人利益」。輿論對「學聯」的表現痛心疾首,社會各界也扼腕嘆息。實際上,正如有論者指出,在國民教育問題上,可以反對怎麼去教育,但真的不該把自己置身在國民之外民族之外,那些無視自己民族的人,在其他族群裡肯定也是不受歡迎的。

 前民主黨黨員、南區區議員馮煒光,在報章撰文《反國教反洗腦 保釣默不吭聲》,認為反國民教育組織者如黃之鋒、陳惜姿等人只懂「反國教」,對釣魚島一事默不作聲,並認為「反國教」運動實際是要「去中國化」。筆者認為,此乃切中肯綮之論。

香港青年國民身份認同危機原因複雜

 也要看到,香港80後和90後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危機,原因複雜。

 首先,香港在港英政府統治年代,缺乏民族、國家身份,在心理上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港英政府一直推行「疏離中國親近英國」的殖民教育,對香港的影響深遠,令部分港人的國家觀念、民族意識較為淡薄,這必然會對他們的子女形成影響。

 第二,回歸後香港取消了實行了幾十年的中國歷史科,不再是中學的必修科,使一些中學生連什麼是「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也搞不懂,香港逐漸成為一個「去歷史化」的城市,年輕人在歷史記憶的斷層中,迷失了自己。

 第三,香港有些人士一直主張隔離兩地,從陳方安生女士提出「小心邊界模糊」,到有政黨指「灣區計劃」是「香港『被規劃』」;從反高鐵人士聲稱高鐵是中共希望藉高鐵來統戰香港和加速香港內地化,到有人指「自由行」是「中國加快對香港殖民統治」,再到從妖魔化國民教育、「反國教」、「反洗腦」,演變成「反共反赤」、「抗殖」和「去中國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對青年人產生負面影響。

 第四,香港80後和90後20歲至30歲之間的年輕人,人數多達百萬。他們沒有父輩和兄長那麼多向上流動的機會。對他們來說,父輩和兄長「屋仔、車仔、老婆仔、人仔」的「四仔夢」,似乎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年輕人之所以對「抗殖」和「去中國化」有某種程度共鳴,主要原因在於香港產業單一化,年輕人缺乏出路,因而產生對社會的不滿。再加上某些政治勢力「反共反赤」和「去中國化」的負面影響,加劇了香港80後和90後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危機。

兩地隔離承受代價的是香港年輕人 

 要解決香港80後和90後面對的困難,香港必須加快擺脫產業單一化困局,加速經濟轉型步伐、扭轉產業空心化和單一化局面,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出路和向上流動的機會。香港的市場太小,80後和90後發展空間有限。只有把香港的市場擴大,香港80後和90後才有更多用武之地。香港青年應抓住國家大發展和兩地融合帶來的寶貴機遇,拓展自己的未來人生。在香港產業轉型的進程中,香港必須加快與內地的經濟融合,將廣闊的內地,變成香港的龐大的經濟腹地,創造更多高增值、高收入的職位,香港80後和90後才能得到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

 但吊詭的是,明明加快兩地合作與融合,符合香港年輕人開拓人生事業的需要,但在某些政治勢力的影響下,部分香港年輕人又站在「反共反赤」、「抗殖」和「去中國化」的第一線。但如果香港與內地隔離,將導致香港自我邊緣化,最終承受代價的是香港年輕人。  

 「美國夢」(AmericanDream)源於英國對美國的殖民時期,發展於十九世紀,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奮鬥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國夢」理想前往美國的。「美國夢」曾經吸引全世界的人前往美國「淘金」,但現在「中國夢」(ChinaDream)也初具雛形,英國《泰晤士報》的一篇文章說,中國的經濟落後於美國,但它對於未來的樂觀情緒、它的社會活力和它的愛國熱情遠超美國,「中國夢」已取代了「美國夢」。香港80後和90後應走出「反共反赤」、「抗殖」和「去中國化」的迷惘,抓住國家大發展和兩地融合帶來的寶貴機遇,拓展自己的未來人生。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相關新聞
香港年輕人應走出「去中國化」的迷惘 (2012-09-26) (圖)
釣魚島局面急轉直下出現改變 (2012-09-26)
上調最低工資時機未到 (2012-09-26)
「反規劃行動組」實為反對派衛星組織 (2012-09-26)
止戈為武:一次積極有效但有限的中美軍事互動 (2012-09-26)
來論:黎廣德陰謀論生安白造 阻撓東北發展損港利益 (2012-09-25)
管見集:擱置東北發展損港利益 反對派圖癱瘓施政 (2012-09-25)
分別應對新界東北發展反對者 (2012-09-25)
中國日報:水貨客問題宜疏不宜堵 (2012-09-25)
美國意識形態和地緣形勢誤判 (2012-09-25)
西方走廊:華盛頓必須檢討「強權外交」 (2012-09-25)
指點江山:「去中國化」是反對派配合美重返亞太的政治表演 (2012-09-24) (圖)
明刀明槍:反開發暴露反對派「去中國化」圖謀 (2012-09-24)
陳日君以納粹比喻國教荒謬絕倫 (2012-09-24)
暫緩免簽待遇要日方懸崖勒馬 (2012-09-24)
林鄭司長的「及時」與蘇錦樑局長的「加時」 (2012-09-24)
中國與中東歐打造互利合作新局 (2012-09-24)
明刀明槍:學聯背叛了當年熱血的保釣護土運動 (2012-09-22)
日本「國有化」釣島 中國要說「不」 (2012-09-22)
西方走廊:野田「購島」SHOW等同破產自殺 (2012-09-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