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波 百家戰略智庫理事
特首梁振英公佈了第四屆特區政府履新以來的首份《施政報告》。該報告本著「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的基本原則,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內容豐富,涵蓋較廣,充分反映了新政府民生為本,迎難而上的勇氣和魄力。
首先,值得稱道的是,在政爭紛擾和內耗不斷的當下時局,政府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心繫民生,努力施政,並立足中長期規劃,引導民意,確立「經濟發展」為中心任務,為香港未來的大局。報告強調經濟要發展,政府就要「適度有為」,將產業「做多做闊」,即強調要結合香港的市場先行和行業龍頭優勢(金融、航運、法律、專業服務、創新科技等),重整產業格局與重建香港產業價值鏈。政府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以更高規格的平台和更強的力度,研究促進香港長遠經濟發展的策略,並推動與內地,乃至大中華經濟圈更深層次的融合。這是關乎香港未來持續繁榮發展的戰略佈局。
心繫民生 努力施政
第二,對於制約香港經濟發展的土地瓶頸和長期困擾民生的房屋問題,政府也制定了短中長期工作計劃。短期將盤活存量資源,檢審供應策略,加快興建公屋進度,取締濫用公屋住戶,每年調整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將超過2.2萬個,高於政府早前規劃的每年供應1.5萬個單位。若加上私人樓宇市場每年1萬多個單位,短期內可望實現本地供求平衡。且從2018年起的5年內,公屋總供應量也確保不少於10萬個單位的目標,以盡量滿足基層市民的住房需求。對於中期建房規劃而言,政府將全力開發土地資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供應,將36幅計27公頃的政府機構用地改為發展房屋用途,可建約1.2萬個單位;利用13幅計57公頃閒置荒廢土地改建住宅,並釋出60公頃原工業用地建屋,及繼續開發地鐵上蓋物業,共可提供多達5萬多個單位。這些短中期措施,充分體現政府民生為本的施政理念,政府應制定細則,加快落實。
第三,長期而言,配合香港經濟發展大局,政府提出將推出「大型發展區」,並增加長期土地供應,主要有:新界東北、洪水橋、新界北等新規劃發展區,及適度填海造島增加土地供應。這些都是突破香港未來發展土地瓶頸的潛力所在,關鍵應全面規劃、注重生態、科學定位、認真落實,如建屋計劃應兼顧商務、金融、旅遊、休閒等服務配套,立足於新市鎮的功能定位發展。
第四,環保教育方面,確立了2020年達至新的空氣質素指標,並預留100多億資金,落實進一步節能、降耗、減排目標。這些僅屬短期策略,長遠而言,應針對香港土地珍貴、人口密度較大,空氣污染嚴重和垃圾堆填空間有限等不利因素,立足生態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如垃圾發電、太陽能和海上風力發電等。
第五,「國際教育」也是香港未來的潛力產業,政府明確將成立專責委員會,研究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可能性,並加強支援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這裡只強調了基礎教育和基本教育補貼,明顯力度不足。政府應將香港「教育」提升到「國際教育」產業的發展高度,加大規劃、投入力度,利用發揮香港國際都會優勢,立足國內、國外兩大市場,發展國際中學教育和高等學位教育,並配合香港整體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戰略,將香港打造為亞洲的國際教育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