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David Webb將逾千名市民的個人資料上載到個人網站,個人私隱專員公署已展開循規審查。截圖來自David Webb的個人網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立法會於去年通過的《公司條例》修訂,限制查閱公司股東、董事等的完整身份識別號碼和通常住址,引起爭議。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股壇長毛)日前於個人網站上作「升級」抗議行動,發布「The HKID Index」(身份證號碼索引)表達不滿,其中涉及逾千名香港市民的身份證號碼,包括李兆基,李澤鉅及李國寶等城中名人。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日發表聲明,指有關做法可能違反香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公署已展開循規審查,「如有需要會採取進一步的執法行動」。有關網站昨深夜已暫停運作。
繼早前號召市民在網上社交媒體公開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後,David Webb的個人網站上日前公開了逾千名香港市民的身份證號碼及相關個人資料,包括他們曾任職的公司、公職,以及獲得獎項等詳細資料。由於有詳細資料對照,如恒基兆業主席李兆基、新地聯席主席郭炳江、長實副主席李澤鉅及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等多位城中知名工商界人士的資料均一目了然。
David Webb稱網上免費尋獲
David Webb昨日聲稱,這些資料都在披露易、政府憲報及廉署通緝名單等免費網上渠道找到,「這(身份證號碼)只是個更準確的名字,本身不屬於個人資料」,如政府公布委任人士時,亦要用身份證號碼去證明他們是誰,惟他認同個人住址是私隱一部分,不需要公開,只要公開公司董事的通訊地址便已經足夠。
就David Webb的做法,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日發表1頁半A4紙的聲明,指公署留意到有關身份證號碼不涉個人資料私隱的行動和言論,包括在設立載有他人身份證號碼的網上資料庫,以及號召市民在網上社交媒體公開自己的身份證號碼。
署方於聲明中批評,有關言論有可能令公眾誤解法例規定,強調資料使用者在收集個人資料時,須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條文及保障資料原則,其中第三原則訂明:「限制資料使用者只可將個人資料用於當初收集時述明之目的,或直接有關的用途,否則須先徵求資料當事人的訂明同意。」
私隱署指違「第三原則」
署方澄清,縱使某些人士的身份證號碼已載於公共登記冊上,這並不代表身份證號碼不再屬於該些人士的「個人資料」:「將取自公共登記冊上的個人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匯集並載於互聯網上供公眾任意查閱,這做法與登記冊當初收集個人資料的目的不相符,也沒有直接關連,故此可能抵觸保障資料第三原則。」
易被不法之徒利用
就David Webb指稱身份證號碼只是身份識別編號,署方認為有關論調流於理論化,並提醒市民,身份證號碼連同姓名及地址等個人資料一旦落入不法之徒手上,資料當事人被冒認身份行騙或受害於其他罪行的風險便會大大增加:「香港身份證號碼是本港常用作確認或核實個人身份真偽的編碼,屬於獨一無二、高度敏感和私人的個人資料,有必要加以保護。」
不過,署方迄今未有收到相關投訴。至於李兆基、郭炳江、李國寶及李澤鉅等均未回應事件,而李澤楷則透過公關表示不評論事件。
有關網站深夜宣布「無限期暫停運作」,David Webb稱公署調查是「威脅言論及出版自由」,但為免花費大量金錢打官司,遂決定暫停運作有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