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彥
用「愛與和平」包裝的「佔領中環」行動不能引起市民支持,有政黨近日進行有關「佔中」的民意調查,反映七成受訪市民不支持「佔中」行動。事實上,不願看見中環癱瘓、勇於質疑「佔中」的市民才是真正熱愛「愛與和平」,民意不但清楚顯示市民對「佔中」的質疑和憂慮,更擔心因此破壞與中央的關係,無助推動普選。沒有穩定的社會秩序和經濟基礎,「愛與和平」無從談起,「佔中」發起人漠視民意掩耳盜鈴,只會令更多市民產生不安情緒,不能得到市民支持。只有停止影響經濟民生的行動,依據《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才是推行普選的正道。
「佔中」後果令市民不安
戴耀廷曾解釋選擇「佔領中環」的原因,在於造成一些障礙,產生社會效果,令港人思考普選問題云云,但是調查結果說明市民更關心的是香港發展受到窒礙,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藉「佔中」引發港人思考普選問題是癡人說夢。民建聯在3月下旬就「佔中」行動進行民意調查,利用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號碼訪問了1097人。當中有68.6%受訪市民擔心逾萬人「佔中」會癱瘓中環,對香港經濟造成重大損失,有65.3%則擔心「佔中」會引發激烈示威及衝突,另有61.7%擔心「佔中」會損害香港國際形象。即使被視為滿腔熱情的青年,也能清醒地看到「佔中」不能達致「愛與和平」,不支持「佔中」的被訪18至39歲青年多於支持的被訪青年,更有逾半被訪青年認為「佔中」會損害中央與港人之間的關係和信任。戴耀廷等一直以「愛與和平」美化「佔中」,對香港核心價值受到衝擊的代價輕描淡寫,調查中每個數據都是市民對「佔中」的質疑和憂慮,這些數字背後正是要求「佔中」發起人必須直接交代「佔中」所引起的連串後果。
策動者應對民意作交代
戴耀廷回應調查結果時仍然強調,調查只提及「佔中」的實際考慮及經濟效益,但他希望港人能從「佔中」中思考基本權利。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提出的經典需求層次理論指明:「人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基本需要,就是:維持生命、安全和穩妥、歸屬和被愛、被尊敬和自我尊敬,還有自我實現。」實際上,沒有安穩的社會前提,任何激進行動都不會得到市民認同和支持,遑論要市民思考基本權利和普選方法;市民必先在一個安全穩定、法治生活受到保障、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講更高層次的個人權利和選舉文明等精神層次的需求。調查中有關市民對「佔中」的質疑和顧慮,印證了「佔中」破壞社會秩序,顛倒市民的需求次序,違反心理學的定律,大多數沉默的市民不得不對影響社會穩定的行動表達不滿甚至杯葛,這亦解釋了調查中即使青年為何也對「佔中」大有保留。
調查反映「佔中」發起人用「愛與和平」包裝「佔中」不能達致粉飾「癱中」的效果。香港社會發展停滯,核心價值受到衝擊,市民還能清醒地意識到問題,紛紛提出質疑,這才是港人愛好「和平」的真實體現。市民對「佔中」產生不安情緒,戴耀廷等「佔中」分子不但須就「佔中」質疑充分交代,更應停止所有損害經濟民生的行動,如實回應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