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際頂尖化學家任詠華教授,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系,憑著對理性分析的熱愛及堅毅不屈的求知慾望,在其事業領域創出傑出成就,於2001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後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裘槎基金會裘槎優秀科研者獎項、香港傑出專業女性大獎、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名銜,歷年來獲獎無數,貢獻備受肯定;2011年更獲得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 濤
出生於香港的任詠華教授,原籍廣東鶴山。中學畢業於香港拔萃女書院,1982年考入香港大學化學系,1985年取得學士學位後隨即在原校深造,1988年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在當時的城市理工學院(今城市大學)任講師,1990年又轉入母校香港大學任教,1995年升任高級講師,1997年成為教授,1999年成為講座教授,2000-2005年任系主任,2001年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化學與能源)、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無機及有機金屬合成化學。
知識女性 喜愛理性分析
一頭整齊的烏黑短髮的任詠華,展現出知識女性的魅力風采,一雙眼睛透過眼鏡片散發著睿智而自信的光芒,從小父母從未對她提出特別要求,或是給她很大壓力,她也因此有充分自由決定自己的前途;「我從小就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宇宙的奧秘充滿好奇。我的父母從來不嬌慣我,他們讓我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加上我在中學就非常喜歡化學,而且相信科學是客觀、理智的。」任詠華自小對色彩繽紛的東西十分感興趣,也喜愛理性分析事情,化學正切合她的性情,成為她中學時選讀理科的第一理由。
有人說,香港科研土壤很少,但任詠華教授的例子告訴世人,香港仍有空間培育到科研人才,任詠華走的似乎是一條經過悉心鋪排的學術之路,但她形容自己不是一個很有計劃的人。「我小時候就知道自己不是非常聰明的人,因此懂得勤能補拙這個道理,而且我選擇了自己熱愛的化學專業,專心從事研究工作,從不想走捷徑。我總是以自己是一名化學家而感到榮幸和驕傲,因為化學是一門旨在創造新的化合物的主要學科。」在獲得香港大學博士學位後,任詠華選擇留在香港,從事無機化學研究,她憶述指當時在城市理工學院的工作條件很艱苦,實驗室甚至沒有很多試管、玻璃瓶,她從第一個玻璃瓶買起。當她第一次拿到香港研資局第一筆研究資助金,差不多大部分的資金都是用來買一台測熒光發射的儀器。
開發材料 持續貢獻福祉
任詠華醉心研究,每天在實驗室工作十四個小時,近年主要集中於研發新的功能分子材料,應用範圍包括提升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太陽能電池等效能。其研究有助日後開發各種有更高效能的固態照明和再生能源材料。
她的成就包括:運用分子設計和合成方法,創造各種發光金屬配合物和金屬簇,並系統地進行發光性能及光譜原由的研究,為創造具有光電功能的光敏材料提供基礎。更通過進一步改變電子性質、結構和超分子排列來調校發射能量和闡明它們的光譜和發射源及其中關係。這些配合物不僅展現出不同的結構和成鍵性質,其獨特的光吸收性能和超分子排列的理解更有助太陽能的收集和儲存及改善有機發光二極管的效能。除此以外,任詠華的研究小組亦利用超分子化學及發光特性設計分子識辨探針及化學和生物傳感器,可應用於探測毒素或有害物質。
這些科研成果的名目給行外人看好像離生活很遠,任詠華解釋指,現在全球性的問題越來越多,例如能源、糧食危機和氣候變暖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科學家擔當著重要角色。「我是從事化學研究的。化學與社會和人類文明有著莫大關係,魅力在於它創造新分子和物質的能力,是一門富有巨大創造力的核心科學。再透過與其他學科比如物理、生物、醫學、工程等的交叉,可創造新材料和解決能源、醫療、疾病及環境等相關的問題,為人類的福祉和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克服挫折 珍惜研究過程
本港科學家受資源條件有限,多年來,任詠華在科研路上遇到過大大小小的挫折,正是造就這位傑出科學家創出佳績的重要元素。任詠華說,作為研究者,碰上此路不通便得想法子解決問題,因此修讀研究生課程對年輕人來說是極好的鍛煉,不論他們將來從事任何職業,這些經驗都將畢生受用。
任詠華個性上進心強,對自己研究能力充滿自信。「無論做甚麼,一旦下定決心,就不要回頭,只要抱著堅定的信念、無怨無悔地付出,就能把事情做好。我常常跟學生說,你每天做科研,所做的實驗不可能每個都成功。事實上,不成功的機會比成功的機會高很多。若你做每一個實驗都完全成功,那就不是科研了。我認為做科研最值得我們珍惜的就是研究的過程,因為它是一個很好的培訓機會,可讓我們學習如何控制情緒;做科研要經過不斷的失敗試驗,才可得出成果,學習化學的人不但從中啟發新知識,更可鍛煉個人承受挫敗和解決困難的能力。」
感謝丈夫 美滿家庭
埋首科研20多載,任詠華仍時刻提醒自己要事事傾盡全力,尤其科研這條路並不好走。「在香港做科研是一條孤獨的路。很多人一早計劃好自己要走甚麼路,我則傾向順其自然。」一直以來,任詠華忠於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可以說,是她自由地決定自己的前途,成就這條非凡的康莊大道。
成功化學家能否擁有幸福家庭生活?任詠華正正肯定了答案,擁有一個全力支持她追求科學夢想的家庭,丈夫是在香港大學讀書時的學長,讀研究生時兩人也同一個導師,而且丈夫很支持她的工作,明白做科研要求怎樣的專注與用心。「一些女科學家迫於家庭的壓力,常常放棄了自己的科研事業。對女性而言,要想在科學界有所成就,必須得到家人的精神支持,才能安心做自己的研究。」
任詠華有兩個十多歲的女兒,對於女兒的管教,她總是鼓勵她們堅持自己的想法,要有決心,不畏失敗。「這是我給她們的建議,做到這些她們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希望所有的女生都對自己充滿信心,按照興趣尋找未來的方向。說到底,這是你自己的生活,沒人可以幫你選擇。我還告訴她們,最重要是忠於自己的興趣,因為只有對你真心喜歡的東西才能專注,發揮所長,做出好成績。」
土生土長躋身國際水平
香港是商業化城市,對於時下年輕人進大學,往往看重金錢回報來選學科,任詠華曾帶領超過50名博士生進行研究,她坦言年輕一輩在香港做科研並非沒有興趣,只是香港可提供做科研的機會不太多或他們志向未夠堅定。「大部份唸化學的研究畢業生都會從事與化學相關的職業。雖然有少部份的將來不一定會做回本行,但這未必代表唸化學沒有作用。因為做化學實驗除了是學術研究,也是一種人生歷練。學生投身社會,將來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許多時候要用上學習化學用到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道理。」
任詠華的成就,顯示了中國化學界在世界科學領域的地位。希望在未來,能看到更多中國科學家在世界科學的舞台上大放異彩,證明中國的科技實力。「如果真的對科學感興趣,就應該放下包袱,全心全意地追尋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沒有夢想,人就失去了靈魂。」她又表示,對於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科學家能得到美國科學院的認同,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希望這個殊榮可以鼓勵從事科研的同學繼續努力,並成為他們的「強心針」。
獎項
1999-2000年 香港大學傑出研究學者
2000-2001年 裘槎基金會裘槎優秀科研者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2年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2005年 憑「過渡金屬炔基及硫屬簇配合物的分子設計
及其發光性能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5-2006年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頒授百周年講座獎及獎章
2006-2007年 香港大學卓越研究成就獎
2006年 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6年 日本光化學協會頒授亞洲和大洋洲區光化學家獎
2007年 香港富布爾特傑出學人獎
2008年 香港傑出專業女性大獎
2011年 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201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2年 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大獎
2012年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