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73年,台灣淡水一家小工廠裡,春保鎢鋼公司正式成立。當時沒有人想到,這家不起眼的碳化鎢代理商會在40年後,成長為年營業額超過100億人民幣,年產鎢鋼8000噸,佔據全世界20%市場份額的「鎢鋼王國」。但在「鎢鋼王國」掌舵人廖萬隆看來,事業再成功充其量只能夠稱之為生意人,只有回饋社會的才能叫做企業家。他認為事業越大責任也越大,台灣給了他養份,大陸給了他施展才華的土壤,他需要為國家社會盡力做一點事情。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馳
起家
出生在雲林的廖萬隆從小隨父親北上打拼,學過醫術,也曾到電子公司做事。1973年,透過一家日本企業決定在台灣設廠的機會,加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批給他40萬的青年創業貸款,廖萬隆踏出了建設「鎢鋼王國」的第一步。
1975年,春保鎢鋼取得來自日本的硬質合金技術。1978年,春保鎢鋼的淡水廠開始生產碳化鎢,並成為台灣第一大鎢鋼生產商。1984年,廖萬隆被評為台灣「青年創業楷模」。12年的耕耘,他的事業完成了第一次飛躍。
談起當年的創業歷程,廖萬隆說最要感謝兩個人:「其一是提供給我創業貸款的蔣經國先生,讓我從淡水小工廠,進入鎢鋼這個行業。而另外一位,則是鄧小平先生。」
西進
作為唯一一家與日本技術合作發展鎢鋼產品的台資企業,春保鎢鋼很快引起了大陸方面的注意。1985年,時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的吳建常找到廖萬隆,經他牽線搭橋,廖萬隆見到了大陸領導人鄧小平。他當面向鄧小平提出,中國大陸的鎢儲量佔全球儲量的75%,但出口的都是鎢礦石原料,日本和歐美人把這些原料精深加工後,再以幾十倍的價格賣回中國。聽到這裡,鄧小平很有感觸,他當即提出,希望廖萬隆能來大陸投資設廠,改變這種面貌。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和大多數第一批前往大陸投資的台商一樣,廖萬隆帶著鄧小平的囑託,借助尋根之旅的機會,四處考察,並在廈門投資設廠,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創業」。創業就意味著一切從頭再來。廖萬隆戴頂草帽、穿條短褲,親自上陣指揮一磚一瓦的建設。
1994年,廖萬隆在廈門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在杏林置地,開始建立鎢鋼生產基地。1998年,廖萬隆的春保廈門合金廠正式投產運營。2000年,一條全球唯一一個從採礦、冶煉、精煉到模具製作,從江西贛縣鎢礦到廈門工廠近一千公里的生產線正式成形。廖萬隆用不到20年的時間,完成了鄧小平的心願。
王國
鎢鋼,俗稱碳化鎢,由於混合了多種稀有元素,再加以高溫碳化,是目前世界上最硬的鋼種,被稱為「工業牙齒」。鎢鋼耐磨耐衝、穩定性高,在工業材料上無可取代,小到螺絲、螺帽,以及模具、封膠,大到林木、化工,兩岸很多企業都需要春保鎢鋼供貨。
這類硬質合金的生產技術起源於西方,而現今生產量最大的卻是中國。但由於種種原因,西方國家一直對中國的產品品質存在疑慮,也沒有中國的生產商想過要打入歐美市場。
2008年,來自歐洲的全球最大鎢鋼集團找到已經在國際上打響名堂的春保鎢鋼尋求合作。三年後,由雙方合資的新公司正式成立,不僅共用四百多項全球專利,還將分享全球五十多個國家的行銷渠道。廖萬隆滿懷信心地表示,春保絕對會打破成規,成為第一個打進歐美的鎢鋼業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廠商!
2011年,全球第二座、亞洲第一座刀具學院在天津建成。在這裡,春保鎢鋼將產品使用者以及供應商集合在一起,培訓他們如何將產品的功效發揮至最高點,並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該學院的成立,意味著春保已經將世界最尖端的技術引進中國大陸。甚至有媒體將其形容為廖萬隆在天津的「秘密基地」,培育「反攻歐美市場的精英」。
創業至今,廖萬隆說最讓他感到驕傲的,就是打造了一個完全自主的民族產業:「我們希望將它發揚光大,不要讓外國人看不起,說我們只能出產原材料。我們有礦,有勤勞的員工,有便利的海陸空交通條件,更有最優質的生產基地,我們的目標就是做到更加國際化,將世界上最好的技術引進大陸,做大、做強、做精、做專,將最好的深度加工產品輸出到世界各地。」
勉勵後進 心繫兩岸
作為第一批前往大陸投資的台商,以及其中成功的典範,廖萬隆同樣十分關注後進台商們在大陸投資興業所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其中不乏有些台商西進大陸投資最終卻失意而歸。透過與台商們的交流,廖萬隆結合自身創業經驗,總結出「四本哲學,三不準則,一共識」的「廖八條」原則。
「四本」意指「本人、本業、本錢、本事」。在廖萬隆看來,前往大陸投資,本人的參與非常重要,並要做自己拿手的本行,第三要有本錢,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且最終還是要自己有本事。「三不」則是指不強出頭、不強求以及不觸及敏感。最後的「一共識」則是時刻要抱著謙卑、感恩的處世態度。
如今,「廖八條」已經成為在台商中廣為流傳的興業準則。廖萬隆也鼓勵每一位台商,決定要到大陸經商的當下,就應該要有決心做到最好,不可心存僥倖,投機行事。
由於業務重心轉移到大陸,廖萬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廈門的工廠,更頻繁往返於兩岸之間。彼時往返兩岸都需要借道金門然後搭乘飛機,交通不便讓包括他在內的眾多台商飽受舟車勞頓之苦。作為台商的意見領袖,廖萬隆一直在全國台灣同胞投資聯誼會、工商研究建設會等組織擔任要職,並通過各種渠道身體力行推動兩岸三通。2006年,廖萬隆發起百名大陸台商聯署《台商宣言》,強烈要求放寬對台商在大陸投資的管制,盡速實施三通。
在工作之外,廖萬隆還心繫兩岸關係發展:「兩岸貿易投資到達一定程度,就要展開文化經貿方面的交流,而我們民間企業界的平台可以很好地演變成交流的橋樑。」
2001年,他牽頭成立了中華兩岸文化經濟協會,透過結合大陸由南到北的台商來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兩岸交流發展做出貢獻。他將源自閩南,後傳到台灣的布袋戲重新帶回漳州老家,贏得廣泛讚譽。
2006年,在他的鼓勵和支持下,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正式成立,並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2010年,值福建省長黃小晶率領代表團訪問台灣之際,中華兩岸文化經濟協會與閩西客家聯誼會、福建客家土樓藝術團等單位合辦了「土樓神昘」,讓兩岸客家人見識到難得一見的客家文化風情。
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廖萬隆說一定要以發展經濟為主,互利互信,拋棄所有的政治因素將和平擺在第一位。他也十分看好海西經濟特區:「從交通、基建一步一步做起。海西和台灣,兩地優勢互補,一塊一塊發展,未來無可限量。」
心懷感恩
回首春保鎢鋼走過的這四十年,從最初來自日本的技術,到幫助他實現事業兩次飛躍的兩位恩人,再到大陸多個地方領導對他投資設廠的支持,就如同「廖八條」最後一條一樣,廖萬隆對一路上得到的幫助充滿了感激。他還十分感謝春保在大陸的員工們對於企業的貢獻,特別是其中的高級工程師:「有很多很優秀的工程師,盡心盡力發揮他們的技能,投入心血,幫助春保在短短20年裡,做到世界最好。」
當被問及是否可以用成功二字來形容他的事業人生,廖萬隆笑著說:「是的,我感到非常自豪,階段性的目標已經完成。」
如今,廖萬隆已經不需要像以前一樣一年有超過十個月的時間待在大陸,在台灣和大陸的時間基本上是一半一半,很多的工作已經放手給下一代去管理。但他也坦言,作為家族企業,很難會完全退休。對於未來,他說最重要做到三點就好:「滿足客戶的需要、照顧好員工、回饋社會。」
個人名片
春保森拉天時鎢鋼集團總裁
春保森拉天時鎢鋼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廈門春保精密鎢鋼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漳州春保鎢業冶煉有限公司董事長
廈門春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海富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天津春保鎢鋼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天津信成開發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漳州台商協會會長
中華兩岸文化經濟協進會理事長
世界張廖簡宗親會總會總會長
中華民國工商建研會副理事長
全國台商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
廈門市榮譽市民
漳州市榮譽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