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少雄 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副召集人 中學家教會代表
早前,考評局公布2013年文憑試報告,中文閱讀試卷中有些題目連文章作者本人都覺得困難,更有題目要求考生猜忖古人心情,分辨「失望」和「無奈」。難怪閱讀卷總分為92分,平均分僅為30.7分,引起公眾嘩然,中文科改革呼聲越來越大。
其實,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先前也與中文老師討論過,他們積極聆聽我們家長的意見,態度誠懇,討論氣氛融洽。相比之下,那些維護通識科現行制度的人實在差太遠,先是對家長們、同學們的憂慮充耳不聞,抗拒受眾的真誠意見,後來更不講道理,大肆抹黑打壓民間意見,竟要求為民間發聲的梁美芬議員道歉,簡直是惡人先告狀。
最近,他們又出招了。他們擔心文憑試報告會打開改革通識科的缺口,有評論員急不及待地說,報告已「反駁坊間疑慮」。原來,「坊間疑慮」不是要釋除,而是要反擊、駁倒的。家長們、同學們是其敵人嗎?他眼裡還有受眾嗎?
報告證通識淪背誦科
評論指,報告證實考生立場不影響分數。其實,早前香港通識教育會分析過,題為「佔中」的模擬考試的數據,發現多達45%試卷經兩位教師評卷後,出現兩次分數差異大的情況。在此情況下,同學們非必要時不願作政治表態,實屬人之常情。當然,評論員大可狐疑不信,但他們要取信同學,說服公眾主觀評分絕不存在,是否也應該做數據分析?
那篇評論又說,報告證實考生「並非無能力作答」,言下之意是拉布、「佔中」等政治爭議題大可列入必答題。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結論。考評局報告清楚點明,不少考生「不論是哪類型題目,一律用特定的作答框架,依樣葫蘆地堆砌段落作答」。難道背書就是通識科培養的「能力」嗎?那些說我們多慮的人,為什麼對此絕口不提?
偏頗教材令人擔心
上周,有報章刊出以免費電視發牌為題的通識教材,整篇教材一面倒主張立法會動用《特權法》,不論題目還是所引述的意見都在引導同學要支持反對派。漫畫更說投票結果顯示「邊個係人,邊個係鬼」,不但用語粗鄙,更帶有強烈引導性。偏頗程度比得上早前的「佔中」教材!
其實,不少建制派議員也曾指出,除了行會保密制的重要性之外,動用《特權法》亦有諸多局限,包括需時甚多、政治角力拖慢調查等,並不能解決發牌事件。相比之下,司法覆核會是更為公正、有效率的跟進途徑。當然,我們不必同意,但必須承認,題目的設計不能只引導一種政見,亦應容許學生討論不同意見,包括反對議案的議員的理據。上述偏頗的模擬試題怎不叫人反感?
「佔中」教材在前,發牌教材在後,這些通識教材在公眾監察下尚且如此偏頗,公然灌輸政治主張。這怎不教家長們憂心?除了民間團體外,我真的很希望能有通識科老師站出來指出這些題目的不足,讓大眾也能看到通識科老師真的會跟學生以不同角度去討論問題。
政治是眾人之事,教育何嘗不是?考評局報告、通識教材一再顯示,通識科的考試方法存在問題。為了下一代,大家應該摒棄敵我思維,平心靜氣好好討論。中文科可以,希望通識科也一樣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