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突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2-09]     我要評論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開闢市場經濟社會主義道路

蒯轍元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其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獲得國內外普遍的高度評價,並對之持有高度的期待。全會及《決定》最重大的亮點、最核心的指導思想、最符合市場經濟社會規律的改革路線、最高瞻遠矚的戰略方針、最切合國情世情的政策舉措,是「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對此,國內專家學者、商界領袖們都給予了極高評價,大多認為,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和創新。其實,與其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和創新,還不如說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突破和創新,對經濟社會現代發展戰略的重大突破和創新,是經濟社會轉制轉型的決定性突破和創新,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建設全面轉向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改革建設的決定性突破和創新。

 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脫胎於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本質特點是搞單一的公有制,政府配置資源,包攬產品分配,視商品和市場為資本主義的洪水猛獸。經濟學家們往往把計劃經濟稱之為命令經濟、統制經濟。從歷史上看,凡搞計劃經濟的國家,其經濟發展並無真正的成功者,幾乎都以失敗告終。不用避諱的歷史事實是,中國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把中國搞成了貧窮落後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瀕臨破產的邊緣。鄧小平先生力挽狂瀾於既倒,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挽救中國,民富國強。

不斷解放思想 突破理論和體制禁錮

 如何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搞什麼樣的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幾次重大的激烈的爭論和鬥爭,不斷解放思想,突破傳統社會主義觀念、理論和體制的禁錮,突破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水火不相容的禁區,才發展到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為傳統社會主義思想禁錮和政治利益格局,計劃經濟對市場經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反對市場經濟一方逐漸從不承認商品到不得不接受商品經濟的提法,從不承認市場到不得不接受市場經濟的提法,但堅持社會主義管治市場經濟,堅持市場經濟姓「社」不姓「資」,於是出現妥協產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不全面遵循市場規律、市場經濟規律的「市場經濟」,即不承認市場決定資源分配,仍由政府決定資源分配的「市場經濟」。

 市場配置資源,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亦即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市場決定價格的市場決定論,這原本就是市場和市場經濟的本質特點,是市場和市場經濟運行和發展的規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建設是必須遵循這一規律的,違背這一規律就適得其反。真正認識、重視、遵循這一規律,就必須解放思想、突破傳統社會主義和計劃經濟的束縛和禁區。這必然要經歷艱難曲折的改革開放過程。

 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時明確地指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從而從理論上衝破多年來市場經濟的束縛,為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理論基礎。

 1993年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憲法》第十五條修改為「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一次寫進中國的憲法。

 直到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時代,在中共十四大才開始承認「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到了十四屆三中全會才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是對傳統社會主義束縛市場經濟、市場的重大突破。原本應是基礎性作用的,但仍留下限制條件,即「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當時雖然承認在資源配置中要使市場起基礎性作用,但仍舊堅持政府起決定性作用。在這種規定下,由於政府起決定性作用及政府說了算,要使市場起基礎性作用也大打折扣。

 到中共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時代,在上述基礎上又有新的進步,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把「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去掉了限制定語,修改為「更大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直到十八大還沿用了這一提法。

 此次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此做出了根本性修改,強調了「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因此,做出了完全突破性的《決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也意味著否定和取消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促進共同富裕 彌補市場失靈

 不錯,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之後緊跟了一句話「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但對此解讀為仍有保留,是不完全貼切和妥當的。因為關於如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決定》做出了明確的規範和規定:「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這就充分表明,《決定》已把政府及其作用定位為市場經濟建設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的政府,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又是與之相適應的政府,也是建設公平正義、民主文明、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政府。這樣的市場經濟政府、社會主義政府,自然是搞市場經濟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改革建設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政府,搞的當然是史無前例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改革建設。

 《決定》強調:「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同樣,理論創新永無止境。同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需要與時俱進、探索創新。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其《決定》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決定性突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創新。這可歸結為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轉向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改革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顯然,走市場經濟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而且必然是中共領導中國實現「兩個百年」(中共建黨一百周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奮鬥目標,亦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闢新特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創新建設,不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也為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發展做出劃時代的貢獻;不僅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且為人類文明的創新發展,為人類社會的創新發展,譜寫新的歷史篇章,做出新的歷史貢獻。

相關新聞
每周輿論動向:輿論呼籲各界迎接「普選大直路」 「公民提名」違基本法脫離現實 (2013-12-09)
廿四味:「暴民政治」是民主大敵 (2013-12-09)
依法普選非「鳥籠」 理性討論聚共識 (2013-12-09)
反對派堅持「公提」扼殺普選 (2013-12-09)
為何散布「余若薇不參選」? (2013-12-09)
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突破 (2013-12-09)
特首須愛國愛港 確保香港繁榮穩定 (2013-12-07)
特權法查發牌不可取 (2013-12-07)
施政報告應推動第三條跑道上馬 (2013-12-07)
政改討論需堅持法理基礎 (2013-12-07)
構築「絲綢之路」 中國有三大優勢 (2013-12-07)
避免走彎路 普選才能進入「大直路」 (2013-12-06) (圖)
廿四味:僭建與「曬馬」 (2013-12-06)
來論:反對派圖以「鍾氏公投」突破《基本法》框架打錯算盤 (2013-12-06)
維護法治是落實普選的關鍵 (2013-12-06)
解惑篇:提名委員會機構提名的唯一性 (2013-12-06)
「港人講普選」網上平台實屬搞搞震 (2013-12-06)
中央有誠意 港人有理性 依法普選可入「大直路」 (2013-12-05) (圖)
廿四味:反對派怕見家翁 (2013-12-05)
來論:普選已到「大直路」 臨尾甩轆太可惜 (2013-12-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