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問
反對派在四年前已經分裂了。長痛不如短痛,分道揚鑣,應該是唯一的抉擇。關鍵是,民主黨能不能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教訓,樹立信心,勇往直前。民主黨一直以反對派支持者中的中間選民作為自己的依靠和支持力量。上次政改,民主黨和中央官員進行了溝通,貢獻了力量,說明對話是有用的。爭取中間選民擁有廣闊的空間,這正是民主黨的政治資產,也是民主黨行之有效爭取選票的途徑。
「佔中商討日」的投票結果,一共有2508人投票,「學民方案」獲得1124票,「人力方案」685票,「真普聯方案」445票。公民黨、工黨、社民連都站在一起,支持「學民方案」。投票的結果顯示,民主黨已經被騎劫了,根本不可能在商討日居於主導地位,在「真普聯」中,成為了無足輕重的尾巴。
「真普聯」已被激進派騎劫
「真普聯」畢竟和當年的「普選聯」不同。「普選聯」時反對派仍然保持聯合的勢頭,民主黨仍然佔了主導作用。但當前的現實,卻是公民黨已經崛起,和社民連和「人力」的路線相同,越來越激進。這一次「真普聯」的運作,又掌握在公民黨的鄭宇碩手上。民主黨淪落為少數派。梁家傑事後公然貶低和奚落溫和派是「拍膊頭派」,教訓民主黨不要出走,言下之意,民主黨不顧大局,破壞了爭取民主的大業,是投降派。
面對着這種局面,民主黨只有兩個抉擇,一是忍氣吞聲,接受騎劫,承認自己是少數派,追隨「真普聯」的決定,以「學民方案」為自己的方案,砸碎2017年的普選機會,然後每逢選舉,一樣受到激進派的侮辱和奚落,好像沙包一樣被他們攻擊,大量失去選票。另一個選擇,就是組織一個類似「普選聯」的新平台,自己發揮主導作用,爭取2017年落實特首普選。
劉慧卿說,民主黨沒有錯,為什麼我們要離開「真普聯」這個平台?這肯定是對於「真普聯」的目標和現狀,缺乏認知。反對派內部的政治角力,並不在於承諾,也不在於誰對誰錯,而是在於遊戲規則怎樣制定。民主黨選擇加入「真普聯」,並沒有計算到自從2010年以來,民主黨吃了激進派多少啞巴虧。每一次選舉,每一次協調,大家都有君子協定,不會互相攻擊。但2010年的選舉,由於何俊仁出選「超級區議會議席」,余若薇空降到新界西,由頭到尾都宣佈告急,奪取了民主黨原有的七萬多票,結果令到李永達和陳樹英雙雙落馬,民主黨失去了最強勢的新界西選區。當中「人力」和社民連在選舉場合中,更不斷中傷和侮辱民主黨,起着拆票的作用,民主黨一直默不作聲,結果在新界西被剝光豬。四年前,反對派已經沒有團結的條件,分裂已經開始。
究竟這些被出賣的經驗教訓,要不要總結?忍辱負重,爭取不到團結,反而被這些取得利益的人,嘲諷是老實派。「佔中」投票,有言在先,就是簽署了意向書、參與商討的人才有權投票。民主黨以為內部打招呼,一起支持「三軌方案」,就可以保持團結。但原來有人一早就已經準備轉軚,而且搞了優先場,把「學民方案」吹捧為了大熱門,引導第二日的商討日投票。最後民主黨才知道被出賣了,雙方的互信已經跌到為零。
理性溝通是民主黨政治資產
問題在於,互相信任的基礎為零,在2010年已經出現了。激進派認為不能根據基本法發展民主,一定要暴力鬥爭,所以才有「五區公投」,提出這個理念的是公民黨主席余若薇。公民黨和社民連、「人力」的合作,如魚得水,這都是公開的事實。所以說,反對派在四年前已經分裂了。長痛不如短痛,分道揚鑣,應該是唯一的抉擇。否則的話,民主黨為了大局團結,激進派並不稀罕,認為民主黨沒有出路,根本就不會作出起碼的尊重,更不會把民主黨作為一個合作夥伴。
關鍵是,民主黨能不能從過去的民主進程中,總結教訓經驗,樹立信心,勇往直前。有一些人說,「內地人來港的不文明行為,造成了香港人本土意識和激進的情緒,香港的不民主制度,一定會造就了激進的反對派力量,走向激進路線是民主黨的出路。」這一種說法,是把民主黨過去的政治財產都賣光了,民主黨一直以反對派支持者中的中間選民作為自己的依靠和支持力量。上次政改,民主黨和中央官員進行了溝通,貢獻了力量,說明對話是有用的。爭取中間的選民擁有廣闊的空間,這正是民主黨的政治資產,也是民主黨行之有效爭取選票的途徑。為什麼居然現在有人主張民主黨走激進的方向,才有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