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翁子光 書寫女性 對照時代


放大圖片

■導演翁子光。伍麗微 攝

「蕭芳芳很喜歡讀書,她有句話我很鍾意,她說讀書的時候好少講『我』。」

做導演,最常講「我」,我想要咩咩咩、我想點點點,無時不刻從自己出發,但翁子光這個「彆扭」的導演,恰恰最不擅長指揮大局、最不習慣命令人,這與個性不無關係。

喜歡閱讀、喜歡寫作,中七未畢業即參與電影製作,做過場記、副導演,後來執筆寫影評、做編劇,直到2009年自編自導第一個作品《明媚時光》,不是學院出身,電影從當影評人後報課程學起,翁子光直言「自己最愛文字創作」。■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場地:安達CEO

沒有電影人的豪邁氣魄,坐在K房一角,翁子光與這個環境有點格格不入。很難想像如此溫文爾雅的人在片場如何指指點點,「我不擅長命令和指揮,我不是強勢的人。」翁子光主動解畫,如果不是為了保護劇本,他不會做導演。

即使憑《明媚時光》得到過很多獎項,翁子光的名字始終陌生。香港人睇戲,有幾何會留意編劇?但翻閱其「履歷」,便發現自己走寶了,去年最具話題性的電影──《殭屍》,原來出自他的手,還有《救火英雄》。即將上映的《微交少女》是繼《明媚時光》後,又一刻劃女性的作品,加上即將開拍的《踏雪尋梅》,三者不約而同以性工作者為切入點,借女性的命運反思社會問題。

許鞍華是瑰寶

刻劃女性最到肉、以電影觀察社會,許鞍華的戲不期然躍入腦海。翁子光坦然自小便受許鞍華影響,當然讀女性文學、看女性電影讓他對這個族群也有更好的理解。「我成長的環境影響了我,在文學裡,甚至是電影世界裡,真正吸引我的往往就是女性或母性主題的東西,包括成瀨巳喜男的電影,如《浮雲》、《亂雲》、《放浪記》等,還有一部我很喜歡的叫《母親》,全都與女性相關。塔可夫斯基的《鏡子》,是我人生中很喜歡的電影,都與母親、女性形象有關,或者是杜魯福的《祖與占》。」又看南非諾貝爾得獎作家John Maxwell Coetzee的著作,將整個「男孩系列」看完,從而發現女性與男性的關係、人如何從兩性關係裡成長。華文作家如白先勇、張愛玲、蕭紅等,他也非常推崇,「華文寫作裡,內地女性作家常常將很感性的東西放進創作裡,這在香港很少有。」

因而,當他提筆創作時,也總會不自覺地以兩性關係為切入點,「我寫的女性角色都很有能量,男性則以反英雄為主,即使是《殭屍》,也是反英雄,寫黑暗之光、人如何被救贖;《救火英雄》本身也是反英雄,只是後來被改成英雄片了;《明媚時光》寫男性的委靡,不寫男性主義,反而表現其脆弱的一面。」中外電影經常將男性主義放大至英雄主義,講主旋律,強調觀影快感,但真實人生裡,女性往往是平衡社會的橋樑。

香港很少倫理片,本土電影大多講熱血青春、戀愛關係、權力鬥爭等,「我覺得家庭關係很重要,這也是為甚麼我們會覺得許鞍華的電影是瑰寶,因為裡面有很強的倫理元素,《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桃姐》,全都這樣。香港有很多好導演,王家衛、徐克、吳宇森,為甚麼許鞍華可以突圍而出,因為她的電影與倫理相關,裡面有很強的女性精神。」

講到許鞍華,翁子光如數家珍,《投奔怒海》、《千言萬語》、《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等,部部都有其吸引力,「她的電影並不完美,但其創作動機乃出於對人性的好奇,她的立足點不高,往往從小事出發。」而當他2009年開拍《明媚時光》時,他心底抱着「如果失敗就永遠不再拍」的想法,許鞍華當時便說,「如果你咁諗,一定會失敗。」

一言驚醒夢中人,電影從來都是高風險的玩意,成敗得失哪能預料。而新導演往往都有一個通病--想要表現自己,想與別不同,許鞍華此時又拋出一句,「你想與別不同,但不同並不代表好。」硬生生把翁子光拉回現實,「她真的給了很多意見。」

聚焦倫理青春

《明媚時光》由一單自殺案出發,取材自當年轟動一時的「陳健康事件」,透過家庭關係折射社會問題。而今次,翁子光再以性工作者為題,拍出一部很不一樣的青春片--《微交少女》,講女學生如何利用微信援交,以一單失蹤案貫穿電影。三個女角唯唯、逸姬、大牙欣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或沉鬱,或超脫,或豁達,有趣的是導演找來三十年前拍《靚妹仔》的溫碧霞及長樂街Peter仔麥德和,延續《靚妹仔》的故事。三十年後的溫碧霞超脫依然,卻無力處理家庭關係,Peter仔也不再風光,被捲入失蹤案差點連命都賠上。導演不諱言,這是向《靚妹仔》致敬之作。

為了對比兩個年代,他更向梁李少霞借片,剪輯不少《靚妹仔》片段,收入《微交少女》中,重現那個迷失的年代。為甚麼是《靚妹仔》?「因為《靚妹仔》題材寫實,我想重塑一個逝去的年代。」光影交替,燈紅紫綠,極盡虛浮。上一代的「靚妹仔」終究無法處理現實問題,繼續迷失在五光十色中,而生活的重擔卻落在後人身上。同樣是性工作者,同樣無法融入社會,兩代人的對照,青春的更替,情色行業的沒落,溢於言表。

之後開拍的《踏雪尋梅》就回歸寫實,改編真人真事,十六歲少女被肢解,這麼近那麼遠,大概是新一代的寫照。

做導演從來不是翁子光的初衷,其編劇能力絕對勝過指揮拍攝,但「做編劇始終有失落感」,劇本來來回回下,被刪改,拍出來的戲自己看了會嚇一跳,早已不是自己的故事。觀其導演的作品,不難理解翁子光的鬱悶,他的創作意圖、風格,大概與商業電影沾不上邊,但為了取悅觀眾,少不免要妥協。「《微交少女》是我的一個轉捩點,我在商業與獨立之間找出平衡。」《明媚時光》是完全獨立、art house的製作,得獎了,很多人找他拍商業電影,翁子光形容自己「水土不服」,始終掙扎。像他這般執着於文本的人,要他放下包袱並不容易,但這次他選擇了以懸疑的方式說故事,又以《靚妹仔》作招徠,就是希望擴闊觀眾的層面。

「新浪潮時期出過很多好導演,但現實就是現實,影像化、賣點、包裝主宰了電影市場的發展,電影科技發展削弱了人文關懷,香港的新浪潮電影是一個曾經的美夢。」說來唏噓,香港人無時不刻等待一部好電影。

相關新聞
翁子光 書寫女性 對照時代 (2014-06-13) (圖)
銀幕短打:評論的姿態 (2014-06-13)
新戲上場:《小失戀.大漫遊》自我發現之旅 (2014-06-13) (圖)
影評:治大國若烹小鮮《舌尖上的武士道》 (2014-06-13) (圖)
《夜鶯》回家.歸根 (2014-06-06) (圖)
影音館:《The Fault In Our Stars》青春殘酷物語 (2014-06-06) (圖)
影訊:兩岸電影展首次走進台南 (2014-06-06)
對照記:消失的青春夢《淘氣雙子星》 (2014-06-06)
王育麟 現實主義者 (2014-05-30) (圖)
銀幕短打:強招成災三少爺 (2014-05-30) (圖)
新戲上場:《雷諾亞的繆斯》光影作畫 (2014-05-30) (圖)
視事追擊:你好嗎,死神君 (2014-05-30) (圖)
家路.回家 (2014-05-23) (圖)
影音館:《哥斯拉》巨獸級交響樂 (2014-05-23) (圖)
新戲上場:《東京小屋》埋藏禁忌秘戀 (2014-05-23) (圖)
影碟別注:《進擊的大佬》當洛奇遇上狂牛 (2014-05-23) (圖)
始終如一麥浚龍 (2014-05-16) (圖)
銀幕短打:電影文化斷層 (2014-05-16)
流金歲月:《大家姐》的風範 (2014-05-16) (圖)
影訊:中法電影半世紀 (2014-05-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