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 陳茂波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今日將繼續審議「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前期地盤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詳細設計及工地勘測」撥款申請,亦是5月初至今財委會第5日第8次會議討論這申請。就議會和部分社會人士在此期間對新發展區的一些誤解和關注,我們會繼續盡力做好溝通和解說工作。但與此同時,我們希望大家能夠理性討論,認清事實,議員們能早日通過這項已獲區議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以及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通過的撥款申請。
無中生有 轉移視線
去年中政府經過5年研究三輪公眾參與後,公佈此新發展區計劃,這是一個為香港市民而進行的新市鎮擴展計劃,對外界一些毫無根據的指控,諸如「割地賣港」、「雙非富豪城」等,我和同事們去年向公眾和立法會已一一以事實作出澄清。最近又有網上媒體捏造此發展計劃將取消香港邊界讓內地人免簽證進入香港居住,無中生有地惡意造謠。我必須再次嚴正聲明: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將會是香港人的新市鎮,公屋/居屋住的是香港市民,私營房屋也絕大多數是中高密度發展香港市民亟需的中小型單位,給內地人免簽證居住絕無其事。
中長期房屋供應重要來源
此新發展區是香港中長期房屋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相關分區計劃大綱圖已於去年12月刊憲,詳細列出所有規劃土地用途。新發展區共提供約60,000個住宅單位,當中佔六成為公屋/居屋,預計可以容納約175,000新增人口,提供約37,000個就業機會。
前期撥款目的和同步進行程序
現時政府向立法會申請的3億多元只是新發展區計劃前期工程的部分撥款,主要用於工程詳細設計及土地勘測。在新發展區正進行法定規劃程序時,政府同步進行詳細設計及土地勘測,是土地發展工務工程的慣常安排,目的是讓我們可以爭取時間及早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確保日後各項工程包括基建和公屋/居屋等可以如期實施。按計劃,第一期自2023年起分期落成的房屋估計約16,000個單位,其中13,000個為公屋/居屋,包括計劃供合資格居民原區安置的公營房屋單位。進行詳細設計及土地勘測工作,並不會妨礙分區規劃大綱圖的審議工作,日後若城規會作出任何修訂,我們會將修訂規劃納入詳細設計內。
與此同時,我們亦會爭取時間同步跟進各個受影響群體的訴求。由於工程將分期進行,而主體工程最早預計於2018年才開展,現時距離需要進行清拆安置仍有幾年時間,批准這項前期撥款,並不會令有關人士被提早拆遷。我們必定會繼續與持份者溝通,務求在合情合理、符合公眾利益及公帑運用得宜的前提下,進一步尋求切實可行的方案,照顧受影響群體的需要。在可行的情況之下盡可能將工序同步進行,以盡量壓縮發展計劃所需時間,是完全符合公眾利益的做法。相反,假若要像個別議員所指,必須等待一項工作完成才開展另一項工作,整個項目所需時間將不必要地大幅拖長數以年計,這不單只完全不合情理亦不符成效,更罔顧正在輪候公屋和亟待改善居住環境的市民的迫切需要。
用心聆聽 多方設法 解決問題
我們積極回應受影響人士的誠意和努力,是毋庸置疑的。讓我以石仔嶺花園安老院為例做說明。雖然這個租予多間私營安老院經營的前英軍軍營,位於古洞鐵路站南面未來古洞北市中心位置,因此無法原址保留,但我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理解現時住在該處的長者的期望,在以長者的福祉為依歸的考慮下,我們已覓地計劃在附近興建一所新的多層安老院舍大樓,安置受影響的合資格長者,並考慮分兩期清拆安老院舍。現正申請的前期撥款,將會進一步研究如何減少第一期清拆範圍,並以配合第二期清拆為目標來興建新安老院舍大樓,盡量把遷拆對長者的影響減至最低。
解決方案不能一蹴即就
受新發展區影響的居民,按初步估計共有約1,000戶,當中不少住在搭建在政府土地上的未經許可構築物。我們明白和理解居民對遷拆、補償及安置安排的憂慮和訴求,並正與相關政策局及部門積極商討,在合情合理、符合公眾利益及公帑運用得宜的前提下,進一步尋求切實可行的方案,以期更適切地照顧他們的需要。事實上,我去年和同事們到訪過受影響住戶,其後地政總署回應了他們提出的早日進行清拆前登記的訴求,在今年1月底完成有關登記。我們會繼續了解他們的情況和訴求,盡力作出適切的安排。
在農戶方面,新發展區內獲保留農地約58公頃,而無法避免受影響的常耕農地約有28公頃。我們已在古洞南勘察了適合復耕的土地,並會推出特殊農地復耕計劃,漁農自然護理署會主動為復耕農戶和農地業主進行優先配對。此外,我們亦正與食物及壎竻蝙n極探討,尋求可更好回應農戶訴求的方案。
勿再罔顧事實 混淆視聽
最近網上有反東北發展人士和團體提出一些完全罔顧事實、混淆視聽的指控,包括指稱新發展區供資助房屋發展的土地只有36公頃,佔新發展區總面積的6%。又指計劃會摧毀香港差不多四分之一活躍農地,甚至扯上香港自治、自給自足,甚至水、電和食物等的關係,完全是泛政治化的演繹。其實,大家只要翻一翻去年我們提交立法會的文件,即可一目了然,當中清楚列出新發展區可發展面積300多公頃,資助房屋(包括居屋)40多公頃,私人住宅約50公頃,共佔可發展面積約三成,其餘是新發展的各項配套用地。至於農地,根據規劃署2012年資料,全港約有5,000多公頃農地(包括常耕、休耕及荒廢農地,但扣除已改作其他用途土地),而新發展區內受影響的常耕農地只是28公頃。
事實上,我們按照城市規劃和設計原則為兩個新發展區作出最佳的規劃和布局,提供綠化、休憩和美化市容地帶(近200公頃)、自然生態公園(約37公頃)、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50多公頃)、還有河畔長廊、中心公園、規劃有序的視覺和通風走廊等,希望為市民提供理想的居住環境。古洞北新發展區內八成人口居於鐵路站半徑500米的步行範圍;而粉嶺北新發展區與粉嶺/上水新市鎮只是一路之隔,將發展為一個河畔社區,整體規劃布局就是為大家建造一個生活環境更為理想的新一代新市鎮。
為應付人口增長和經濟與社會發展,香港過去一直透過開拓新市鎮來回應需要,這絕非新鮮事物。在此,我呼籲反對前期撥款申請的人士和立法會議員,認清古洞北及粉嶺北兩個新發展區計劃對整體香港發展、對解決香港市民居住問題的重要性,不要蹉跎下去,支持並及早通過撥款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