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4年的《亡命天涯》開始,荷里活大片進軍中國市場已是第二十個年頭。這二十年來,荷里活大片帶動中國影視業的蓬勃發展,不僅讓看電影成為一種休閒生活方式,還帶動中國影院遍地開花、電影產業逐步健全。
早前,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的題目展示了中國電影人的野心──中國故事「叫板」荷里活。
《西遊降魔篇》、《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國合夥人》、《小時代》等國產片,把《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生化危機5:懲罰》、《虎膽龍威5》、《魔境仙蹤》、《巨人捕手傑克》等一批進口片打得全無還手之力。從小馬奔騰收購數字王國,到萬達集團併購全球排名第二的AMC院線,中國影視資本正逐步向海外市場擴張。
著名製片人方勵在論壇上表示,早在《泰囧》、《讓子彈飛》等影片火爆之時,荷里活就專程派人前來觀看,希望了解甚麼樣的故事在中國如此受歡迎。除了有限的進口大片外,荷里活從未放棄從各種途徑進入中國市場。從投資不受保護政策影響的合拍片,到成立合資公司、與中國影視企業合作,目前,荷里活各大製片公司已全面進駐中國。
荷里活姿態親切,大伸橄欖枝。頭腦清醒的電影人始終自問:中國電影是否已建立可複製的成功類型片模式?電影公司的製作水平是否已趕上荷里活?若非政府一系列保護政策,進口片份額大規模放開後,中國電影是否還有這樣的好日子?
面對荷里活的全方位「入侵」,電影人的篤定似乎超過了危機感。著名演員、《泰囧》導演徐崢認為,中國觀眾需要看到自己的故事,這方面還遠遠沒有被滿足。《觀音山》、姜文新片《一步之遙》的製片人方勵則認為,即便荷里活製作再精良,它也吃不下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缺乏與中國觀眾的貼合度是它極大的劣勢,這意味着中國故事將來也是荷里活的目標。「行業都是相互滲透的,可以拿中國電影市場資源交換。」方勵表示。
徐崢認為中國電影應該先滿足中國觀眾的觀影需求,一定要往海外市場發展,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弱勢心理。「大量荷里活的作品在本土大賣,但都沒有走出美國國門。自己的觀眾愛看,別人不愛看,這一點都不丟人。」
而行銷海內外的電影也並不意味着水平一定高,如《大鬧天宮》,該片在內地春節檔上映時,收穫10.5億人民幣票房,銷往歐美也獲三千多萬美元票房,但觀眾則直言該片在內地口碑不佳,雖成功輸出海外,卻不能代表中國電影的水平,票房大賣完全得益於題材、檔期和宣傳。
電影市場的成功,不代表中國電影的成功。徐崢說,講好電影故事有客觀規律,這不僅是荷里活電影人正在學習的,也是中國電影人需要尋找的。荷里活不論是商業片、類型片還是藝術電影都走在前端,依然值得中國電影人學習。■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