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艷銀塘》
目前,一些藝術家將西方藝術中的素描、油畫等方式引入到中國畫中,力圖實現交融。夏椿亞說,東西方交流已經數百年,不同的畫法進行交流甚至相互借鑒是完全可行的。他說,雖然一些知識分子對這樣的改造持有較為保守的態度,但是他本人則持較為開放的態度。西方的素描、油畫對中國畫的衝擊,在夏椿亞看來,更多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創新,如此,未來的中國畫才能夠有生命力。畢竟,中國內地是中國畫傳承的主要陣地,但是在一些傳統的技法和表象方面,台灣地區、日本、韓國等,對中國畫的傳承也具有不少借鑒意義。對於已經從事了數十年國畫創作的夏椿亞來說,每日的練筆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是旅行、出差,也會帶上迷你型的筆墨,他認為,只有天天練習,才能夠保持對繪畫的美感。
青年人學習中國畫,是夏椿亞較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目前,香港和中國內地都有大量的青年人在學習中國畫。夏椿亞說,青年人學習中國畫,有兩個方面的問題最為重要--首先是要尊重傳統,練好基本功;其次,夏椿亞認為,青年人在學習中國畫時,應當注意創新和融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與體驗,形成自己的風格。他說,一百個學習水墨畫的青年人,基本功很紥實,臨摹的本領也很強,畫什麼像什麼,不看作品的題款,則會讓人覺得類似於某一個大師的作品。但是,青年人很難形成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在夏椿亞看來,這是教育的問題。例如,在中國內地,最後在人生挑戰中成功的青年人,往往不是在學校中考試最為成功的,而是興趣最為廣泛的、或是最為頑皮的。
藝術市場與藝術培養,究竟是結合還是分開,夏椿亞也有着深刻的見解。他認為,二者既可以結合,也可以分開,關鍵是看主體和對象。他表示,對於從事藝術教學和研究的人士而言,應當與藝術市場保持適當的距離,因為市場和學術往往不會完全一致。但是,對於那些從事專職創作的藝術家而言,則不能夠忽略藝術市場的存在。畢竟,藝術家的價值在市場,藝術家也需要生存。如果無法在市場中立足,則藝術家也難以持續、深入地進行創作。
藝術的培養,例如中國畫的學習,究竟是應當更加博雅化、普及化,還是走專業化路線,夏椿亞表示,基礎化層次的中國畫教育,應當普及。但是深入化之後,應該更加專業。幼兒時代,就可以進行中國畫的學習。啟蒙教育,不僅僅有音樂,全方位的素質發展,對下一代的培養,也可以加入美術的成分。美術的培訓成本,往往相較於器具成本昂貴的音樂而言,要低廉很多。在有物質基礎或無物質基礎的情形下,讓下一代人都試一試不同形式的藝術培養,這對全人型培養,具有很多的促進作用。這一切的感悟,都來自夏椿亞對故鄉荷花的追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