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青年作曲家林丰,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但此前在英國修習音樂,生活了長達17年。他屬於年少就顯露才華的幸運者,很年輕時候作品已拿過BBC獎項。而今年他更回到香港,擔任港樂這個樂季的駐團作曲家,更在港樂的音樂會上發表了自己新的作曲作品。
駐團作曲家的職位是香港管弦樂團自2000年以來第一次設立,而林丰回到香港這個家鄉從事音樂工作的心情又是怎樣呢?今次我們走近這位年輕的作曲家,理解他此前的經歷與新作中試圖傳達的音樂構想。
擔任港樂這個樂季的駐團作曲家,有怎樣的期許?
林:我很榮幸被邀請成為香港管弦樂團的駐團作曲家,尤其是因為這是他們自2000年以來第一次設立這個職位。其實在這之前我已經和港樂合作過兩次了:2010年《融》在上海世博會的首演和2011年《解》在香港的亞洲首演,所以這是我第三次與他們合作,我非常高興被委約為他們的四十周年音樂會創作新作《蘊》誌喜。
可否介紹一下你新的作曲作品?
林:此曲命名為《蘊》,名字有着雙重意思。首先顧名思義,是「蘊藏」之意。而另一較深層的意思,可說是直接影響了我這次的創作,則是佛學中的「五蘊」:色、受、想、行、識,代表着所有有情眾生,不論以什麼形式或形態存在,都共同擁有的基本元素。我特地用上這個充滿潛力和生命力的概念來創作,以慶祝港樂四十周年。《蘊》由一連串短小而對比強烈的分段組成。雖然表面上不盡相同,但其實它們是由一組獨特的核心音樂元素構成,其中最重要和最有意思的是一個鋸齒形的旋律線,標誌我們朝着目標進發的征途。
回到香港工作的心情是怎樣的?
林:我在英國生活了17年,去年秋天才因某些原因回港,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因為香港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環境都和倫敦有很大的差別,不易適應,然而我很高興能回到這裡,因為香港是我家,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機會能夠為香港的文化作出貢獻。
音樂與你個人生命的關係是怎樣的?
林:音樂毫無疑問在我人生中有着一個最重要的角色,通過音樂,我了解自己和世界多了,亦多了一個可以讓我表達情感的途徑,不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音樂給我帶來了許多寶貴的友誼。
採訪:Jasm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