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一次失敗,造就了一位世界頂尖生物科學家的「誕生」。國際知名遺傳基因學學者、前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當年因投考建築學系失敗,才令他改走科研之路,也改寫了他的人生故事。他勉勵年輕人按自己的能力做事,勿介懷眼前逆境。
徐立之接受馬會刊物《駿步人生》訪問時談及近況,他除了獲政府委任為科技園董事局成員外,又答應出任珠海學院校董一職,繼續推動科研和教育的發展。他指昔日修讀中大研究學院時,計劃到外地留學卻遇上經濟困難,中大前生物系系主任任國榮推薦他到珠海學院擔任生物科老師,徐說:「當日能出國留學,要多謝珠海的聘任,所以我很開心有機會回饋以前曾幫助我的機構。」又因為念舊,他應家鄉的浙江大學之邀,到該校分享經歷,推動研究工作。
眼前不如意 可「騎牛搵馬」
心繫教育的他分享求學經歷時指,當年曾因投考建築學系不果而沮喪,卻「因禍得福」,發現自己對生物感興趣,從此走上科研路,「人人能力不同,不要勉強學某人,要按自己的能力做事。」年輕人或對前景困惑,他勉勵青年別太執着於眼前的不如意,不妨「騎牛搵馬」,從中尋找理想。
回顧12年港大校長生涯,百周年校園擴建計劃最令他難忘。當時港大獲馬會捐助3.23億元以興建新教學大樓後,又面對儲水庫位置阻礙新校園興建的難題。徐立之參考了北歐國家將水引入山洞或地底以免水源結冰的做法,與水務署商討後,決定將儲水庫搬到港大後山,終騰出地方擴建,「科學家不一定經常想到新的方程式,有時只是將前人用過的方法代入自己的公式裡,便可解決問題。」
徐立之熱愛科學,也沉醉於攝影。他指出差時總愛購買有趣擺設收藏,結果被太太「詐型」,他索性買相機拍下喜愛之物,既可留念,又不佔位置。他笑言,拍攝人物或要付費,故最愛拍攝「夠聽話」的花,大浪西灣的吊鐘花和紫羅蘭山引水道旁的小蘭花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