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羨明 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 研究部主管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8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漲2.0%,環比上漲0.2%,低於市場預期的2.2%;8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下跌1.2%,環比跌0.2%,低於市場預期的跌1.1%,降幅較7月擴大。PPI同比、環比降幅均擴大,反應出需求面依然疲弱。經濟增長政策沒有對物價抬升形成效應,也為今後宏觀政策調控預留了空間。不過我們一直強調,貨幣政策在穩定總量的同時,主要進行結構性調控,實行定向調控,靠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這與李克強總理9月10日在達沃斯論壇上的表述是一致的。
CPI和PPI的低迷顯示經濟下行壓力未減。CPI漲幅回落,有一定基數原因,但社會總需求的相對低迷是通脹走低的主要原因。包括食品價格的季節性漲幅趨緩,油價回落以及居住類價格的走低。我們預期未來食品價格將出現季節性回升,但顯然,目前通脹還未步入上升通道,整體物價水平將依然維持低位運行。整體看,由於總需求以及房價等因素制約,食品價格的上漲也難以改變通脹的低位運行態勢。短期內,9月的CPI料將由於基數影響繼續走低。
PPI跌幅擴大 增通縮壓力
PPI跌幅擴大反映出內需疲弱,通縮壓力加大。原因與產能過剩去化壓力大、樓市依然疲軟有關係。PPI同比、環比跌幅擴大,主要是生產資料價格下跌所致,特別是採掘業同比跌幅達到跌4.4%,原材料及加工工業同比都為跌1.5%。煤炭、鋼材、水泥等主要工業品價格都處於下降趨勢,6大發電集團8月耗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4,反應出需求面依然疲弱,通縮壓力增大。
轉型期 經濟增速將減慢
CPI和PPI的低迷起伏反映出在轉型期,經濟增速減慢,令通脹將更長時間處在底部震盪。這與近期PMI、進口等巨集微觀資料反映的資訊一致,表明前期政府穩增長政策對國內經濟的拉動力正在減弱。
本月初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官方和滙豐PMI指標雙雙下滑,反映出製造業擴張動力較弱。製造業企業的擴張表現趨於疲軟;出口強進口弱,順差衰退性擴大。8月出口同比3.8%,進口0.6%,出口和進口增速雙雙掉頭下滑,延續了7月出口增速增長超預期、進口增速下降超預期的局面,衰退性貿易順差連續兩個月超預期,創歷史新高。
托底經濟為改革創造環境
溫和通脹不會成為貨幣政策掣肘。8月CPI通脹如期回落,意味着通脹資料對政策放鬆的制約十分有限。食品的上漲與地產、大宗商品的跌價構成對沖,通脹溫和偏弱,從而不會成為貨幣政策托底式寬鬆的掣肘,托底經濟是為改革創造環境。
雖然穩增長是大前提,但總理在達沃斯論壇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表態意在降低市場對後續政策發力的預期。總理再度解讀今年增長目標表示,7.5%左右增長目標,所謂左右就是說,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都屬合理區間,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在托底經濟弱平穩的同時,改革亦已進入預備期,關注經濟亦需關注改革。李克強總理表示『不靠強刺激,要靠強改革』,進一步表明政府改革的決心。■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