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鴻震博士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國際專業管理學會會長
「佔中」至今已展開二十多天,從9月28日佔領政府總部外夏愨道,到後來擴展至金鐘及灣仔一帶,甚至銅鑼灣和旺角。筆者自2013年戴耀廷提出「佔中」開始,就在不同場合清晰表達自己反對非法行為的立場,提出對「佔中」影響本港法治、經濟發展及社會和諧的憂慮。但無論如何,「佔中」已成事實,筆者與不少市民的憂慮亦一一浮現,日下無論大家屬何方政見,也有需要考慮香港以後的路該怎麼走下去。
「佔中」發起人最初稱只發動成年人尤其四十歲以上的市民参與,但到了今天,我們都清楚看到行動的主體是學生和年輕一輩,也有不顧父母反對走上街頭的初中生,也包括如大專生等教育水平較高的一群。他們對香港民主發展有理想有抱負是好事,但他們也應該明白在表達意見過後,須理性地思考在現實的政治制度下,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而繼續佔領行動,不單令他們,亦令社會付出高昂的代價,且於事無補。
從另一角度審視,正如大律師公會的聲明指出,「佔中」始終是非法行為,參與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和法律責任。其次,即使佔領者無懼犯法,他們都需要明白佔領街頭確實影響其他市民的日常生活,例如上班上學,交通運輸,對於大小商舖的負面影響更是有目共睹,民怨因而四起。對於政治信念不同的其他香港市民造成的影響,參與者必須考慮和回應。而行動已對不少中小企或小商户的生意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更非一聲道歉就可說服商戶接納這些本來不應有的損失。
從外國媒體的報道,多是反映和同情示威者的訴求,但市民對盡快回復社會秩序的訴求,就沒有被充分表達。事實上,民意並非只有街頭上示威者的訴求,也包括了其他為保生計每天上班,希望盡快恢復社會秩序和希望按基本法實現普選等等的聲音。
早前美國《紐約時報》就引述一名華府高層官員,指出美國不希望中美關係受香港的「佔中」影響,白宮也無意捲入這場風波。早前中國外長王毅到訪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克里舉行會談,克里重申美國政府支持香港按照基本法實行普選,而王毅外長也重申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各國應尊重中國主權。對於極少數妄想外國勢力介入香港事務的人來說,華府的態度無疑是一盆冷水。
在香港事務的問題上,即使國際關注「佔中」,對香港局勢也不可能起任何正面作用,而繼續佔領也對其他市民造成持續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我們的民主化是必須跟從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框架進行,學生和年輕一輩必須明白,並透過理性討論,及早回到和平法治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