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2008年北京奧運會,讓全世界體育、政界精英匯聚一堂,享受體育盛宴。今天的北京APEC,包括美國、俄羅斯總統、加拿大總理、日本首相、墨西哥、智利、秘魯總統等各國政要、外交官員、經濟專家雲集在一起,譜寫嶄新篇章。作為東道主,中國已經牽頭描繪出亞太未來藍圖,讓全世界看到亞太乃至全球的未來和希望。作為今日全球焦點,已經讓世人感受到北京APEC吹響的「跑步走」號角。所有與會的政、商界精英,都希望借力北京,在「互聯互通」、「亞太自由貿易區」等全新藍圖中獲益。
眾所周知,自由貿易區、經濟一體化等新名詞之所以為世界矚目,就是因為此舉可免除不必要的貿易關稅而促進各國經濟發展。「亞太自由貿易區」已經談了10多年,參與國家都希望在北京APEC快速變成現實。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北京將在民主透明、充分協商基礎上,積極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儘管與此同時稍稍展開的北京APEC「話語權」、「亞太自由貿易區誰受益」等爭論,已經讓北京APEC成為發達國與發展中國家角力的平台,也絲毫無損北京APEC四射的光芒。
互聯互通新藍圖成亮點
25年前,亞太地區12個國家共同宣佈創立亞太經合組織,並不被西方發達國看好,也歷經了多重挫折。亞太經合組織能不斷成長,影響日益擴大,發展成首屈一指的區域對話與合作機制,顯示其無窮生命力。而今,「啟動自由貿易區」、「發掘經濟未來發展新動力」、「勾畫全方位互聯互通新藍圖」等議題已成為北京APEC會議的最大亮點。中國擁有的經濟抱負,就是能夠通過自己和夥伴們的共同努力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而北京牽頭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則標誌着扎實的佈局。
「亞太自貿區」是北京首先提出的,在亞太乃至全球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其最大投資者是中國,但受益者卻是整個亞太地區。和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相比,TPP將中國和俄羅斯排除在外,明顯潛藏了濃濃的「圍堵」火藥味;而「亞太自貿區」卻成為激勵亞太地區各國合作的經濟平台。多年來,「亞太自貿區」在以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干擾下,未有實質性進展,但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在亞太國家中的重要影響力,讓亞太國家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中美俄日間會談引注目
北京APEC不僅討論政治和經濟,也已經成為亞太國家多邊外交角力的舞台。會議期間,多個國家領導人展開訪華行程,進一步增強北京與亞太國家的緊密聯繫。參與國家也可以方便地利用北京APEC平台舉行自己感興趣的雙邊、多邊會晤。近年來,由於美國的策劃、慫恿和鼓動,中國和日本因為釣魚島爭議搞得關係非常緊張;即使是這次會議之前,華盛頓官員還在彈唱「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目的就是利用釣島讓中日關係繼續對峙,讓華盛頓從中獲取漁翁之利,進而使美國在亞太的利益最大化。正因為如此,中日首腦會談尤其引人注目。
烏克蘭危機出現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搞得世界烏煙瘴氣。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本次北京APEC會議,並舉行中俄元首再次會晤,讓華盛頓覺得不是味兒。北京APEC的另一亮點是習近平和奧巴馬的會面,既是中美未來合作新起點,也成兩國管控和解決分歧的最佳平台。在今年7月中美戰略對話中,美國助理國務卿拋出所謂南海「凍結」建議;在接下來的東盟外長會議中,克里還將繼續彈唱南海局勢「緩和」新理論。美國的目的是想約束中國,減低北京在亞太、南海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