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踏入2015年,全球市場再起風雲,本來看似一切簡單不過的,如今又存在暗湧。例如,去年高唱入雲,在9月起一直熱炒的美元強勢,背後理念,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國聯儲局完成量寬退市後,只有加息一途,或遲或早,只是時間的問題。
然而,甫走進1月初,歐洲央行的量寬計劃,打亂了不少地方的部署,先不說別的,就以瑞士央行為例,行之有效好幾年的,在歐債危機水深火熱之際推出的,瑞士法郎兌歐元的匯率上限,突如其來地取消了。脫u的行動,說明了瑞士央行的擔憂,明知歐洲量寬規模可能不是小數目,乾脆快一點取消這人為的限制,好過勉強自己承擔真正公布後的結果。
歐央行量寬迅速被消化
在1月期間,隨蚍甯w量寬推行,1月份美債孳息率不斷下跌,直到1月中,才開始有所改變,也就是歐洲央行決定差不多塵埃落定之際。假如大家單憑當時的情況,而覺得債市或類似的投資繼續好景,則恐怕在1月中至2月中,又會覺得全然不是這回事,因為這短短一個月之內,美債孳息率急速上升,換言之,歐洲央行量寬帶來的影響,迅速已被消化。
值得留意,對於很多普通老百姓而言,債券應是最保守穩定的投資工具,但其實,在過程幾年的經驗所見,投資者感受到的是完全另一回事。君不見2013年中,在5月份至6月份期間,隨虓礄阞瑭p儲局主席伯南克預告退市將會來臨,美債帶動全球市場資產拋售潮,當時不少防守性的資產,也跟隨大跌,就以香港投資者熟悉的領匯(0823)為例,即跌去四分一的市價,不可謂不驚人,若以收息為投資目的,恐怕面對此賺息蝕價的局面,肯定會手足無措。
事實上,正因為這類資產的定性,給予一般人較安全穩定的感覺,自然令人傾向把財富的相當比例,投放在此。換言之,若面對上述的突如其來債市大跌,很多人肯定全無心理準備,可以在一眾保守的投資工具上,虧掉那麼多錢。
人為救市 後遺症須面對
有趣的是,近年由於金融海嘯後,央行為救經濟,推出史無前例的措施,以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去處理,後遺症便是要面對。應升的不升,應跌的不跌,例如,金融海嘯後,為了讓大眾有信心再消費和投資,便人為把貨幣供應增加,變相讓資產價格變得吸引。但市場明白央行的用意,便不會理會資產泡沫,央行也變得投鼠忌器,結果是,明明要從市場撤出,卻遲遲行不出第一步。若真的要推行,給了市場的震撼,便是上述的2013年5月至6月的經驗。
面對當前環境,投資者不宜單憑一般宣傳上的金融工具定性去理解,而必須配合央行的做法,去調節潛在風險的認知。■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