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人民幣匯率轉強在於市場對人民幣基本面之前過度悲觀作出修正。 資料圖片
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 研究部主管 陳羨明
美聯儲議息聲明取消「耐性」一詞後,主席耶倫表明不代表沒有耐性,並下調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市場解讀為押後加息,導致美息跌、美元跌,環球股市反彈。人民幣預期轉穩。
美聯儲「鴿派」比預期強
聲明的變化顯示「鴿派立場」比預期強。儘管美聯儲剔除「耐性」一詞,但6月加息可能性不大。美國利率期貨數據顯示,9月加息的機會率降至只有41%,而10月加息的機會率,亦降至只有61%。
受到下調GDP增長預測及通脹預測的影響,美國債息全面下跌,10年期美債長息跌破2厘心理關口,美股則大幅上升,道指重上18,000點心理關口,上周五收市距歷史高位不到0.9%。
隨着美聯儲將會維持極低利率更長時間的市場預期逐漸形成,美元兌多種主要貨幣的匯率再次逆轉走勢下跌,美元指數上周三晚一度急跌近3%,上周五續跌1.13%,報97.94點。
上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快速升值,人民幣離岸價在一周之內由6.28反彈至6.20,表明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趨勢告一段落。
3月初,內地經濟增長放緩,通脹持續低企,人民銀行於「兩會」前再度減息,導致當時外匯中間價1美元兌人民幣6.1543元,創逾4個月新低,即期匯率走低至6.2763元人民幣,刷新逾2年4個月新低。除了美元升值因素,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也源於內地基本面﹑以及貨幣面的變化。
3月9日我們在《財技解碼》專欄「人幣貶值兩面睇」一文指出:「市場猜度,人行將於寬鬆周期內,循序漸進降準及減息。若人行此時擴大波幅上限,人民幣會進一步貶值。」不過,「人民幣貶值雖然可以紓緩短期陣痛,但另一方面卻有不少弊端......。人行尚未棄守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政策防線。」
近日,人民幣匯率轉強的原因在於市場對人民幣基本面之前過度悲觀的預期修正,此外,亞投行大受歡迎,以及人民幣加入SDR的審議,也令人民幣上漲情緒升溫。美元短期貶值、資本流出減緩,助力人民幣匯率預期轉穩。內外多重因素共同助力支持近日人民幣匯率預期企穩。
人幣國際化首需匯率穩定
中長期來看,人民幣本質上不具備貶值的趨勢。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是加強全球市場對人民幣需求、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條件。中國推進本幣國際化的決心顯然較為堅定。
短期內,中國仍具備維持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的基礎。美聯儲偏鴿派表態下,美元進入調整狀態將降低資本流出壓力,順差規模高企,有利於對沖資本外流,也緩解了人民幣貶值壓力。出口導向﹑基本面等多方面因素不支持人民幣繼續大幅走強。
人民幣的貶值預期是否根本扭轉在於美元是否持續走弱,以及內地經濟能否企穩。■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