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分析認為,「惡意沽空」的戰場根本不在內地,而是在新加坡。圖為內地一家證券行的營業廳。 資料圖片
興業證券香港副總裁(客戶投資組) 湯紹彰
7月17日為 A股期指結算。當日A股升了3.5%,大家認為國家隊已經戰勝,但其實一直提及的「外資」,「惡意沽空」的戰場根本不在內地,而是在新加坡。為何這樣說呢?因當天中國的A50 IF 7月結算的合約只得8,000張,但可留意的是,新加坡未平倉合約於7月17日高達500,000張以上。
至於挾倉之說則是市場認為阿爺無可能讓這些淡倉大勝,所以該周在這憧憬下A股能逆新興市場全線走弱之勢,獨自抽升2.87%,但由於國指沒有中央祝福,與A股背馳而跌1.4%收市。
外資對沖多選擇新加坡
其實戰場在新加坡已經不是第一次,80年代日本也是這樣。而且跟中國現在的背景也有點相似,大家對外均是相對封閉。現在內地的股指期貨,只限於內地投資者買賣,所以國外投資者若想對沖,基本上都會選擇新加坡,不過今次做淡那一方個人有點贊同石鏡泉前輩的觀點,可能真的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外資。
外資唱淡中國至少5年,成效其實已經明顯。除了對上一年外,A股足足被外國股市拋離5年。美國的股市現在是正處於創歷史新高階段。A股今年發力追,但離2007年的6,000多點還有相當的距離。但值得留意的是,當今年中央全力催谷股市,讓大家見識了A股式的上升有多誇張,加上A股一向封閉式的市場,中央政策重點明顯放於股市,會是什麼人要與中央對着幹?
公安介入跨期操作有因
外資貿貿然因A股升幅過急便大手做淡,個人覺得不太合理,不過由於事情發生在中國市場,有人為了在中國境外拿一筆「乾淨」的錢,機會也不無可能。即是先在新加坡沽空,再在中國蝕沽自己的股票,壓低指數。那在中國蝕沽的股票卻會在新加坡沽空的期貨上賺回來。這也是為何中央要界定惡意沽空是跨境、跨期操作,更要引入公安去調查的原因。
觀乎美國居然會不小心把數據外漏來引起市場恐慌,若我是外資的話,今次目標相信是整個新興市場會更為划算。■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