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富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流動性續減 A股何以為繼?


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內地出手激活股市,出規定要求股東等增持,但近日卻有不少企業股東減持而遭查處。可是,部分減持者根本沒有受到有阻嚇性的警告,大多只是罰款及要求學習《證券法》了事。而教人無奈的是,這些罰款遠不夠套現賺的多,這個程度的處罰變相似乎是鼓勵「違法」。當然,企業股東減持,在一個月前還是合法的。

就算套現問題管不了,救市也應對流動性多作鼓勵。內地常將救市視作「穩定人心」,但奈何今次救市資金只撐指數股,其他股份大多擱淺,這樣叫虧本的小股民信心何來?再者,一直以來程序化交易為成交流動性作支持,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上周五針對程序化交易的法例,加強打擊程序化交易造成的期貨波動性,當中透過增加費用來減少投資者大量送出成交或取消指令等指令,並改善落盤的成交命中率。這使得股指期貨昨早一片死寂,正好合乎了中央救市的「市場穩定」的要求。

救市措施未命中問題核心

以上只是救市措施的一部分。從一開始救市的方向、手段及執行等方面,都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主因是這些措施並未命中問題的核心:場外配資、基金造市、程序化交易、惡意沽空被標籤為股災的元兇。另一方面,中證監準備不足、企業借機大舉集資、股東減持、企業停牌避難、地方政府套現,卻無人問責。

現在政府救市第一波措施大都達到了目標,而剩下來的2,000億元人民幣「國家隊」資金入主股市,在本月內就會知道能否把上證指數推到4,500點目標水平。但救市快要一個月了,股本市場的合法槓桿根本沒有改革,反而市場流動資金陸續減少。試問救市過後哪來足夠的資金去把指數撐上去?

如何激活股本市場惹關注

救市到底救了什麼?除了為指數止血以外,股本市場現在感覺更像一潭死水。筆者不期望中央政府的下一步行動會對股市做出什麼有建設性的行為,只要不要突然離場,股本市場還是會跟着救市基金走。政府在股本市場搶了主導權,卻無法真正激活股本市場。若這持續低迷,企業會把資本需求轉投債券市場及貸款。銀行貸款的信用風險及地方/企業債務早已千瘡百孔,靠着債務置換才可苟安。資本市場早晚需要股本市場的復甦,政府最終都要退出,屆時只需要中證監一句「現時企業估值過高,市場應自行發揮市場調整機制,做好交易及風險控制工作」,救市概念就可華麗轉身。■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A股大跌後 外界更關注中國數據 (2015-08-04) (圖)
熱點透視:歐元區經濟仍潛藏不安 (2015-08-04) (圖)
A股暫難擺脫反覆築底 (2015-08-04) (圖)
流動性續減 A股何以為繼? (2015-08-04)
美9月加息機會增 高息債券回報穩 (2015-08-04)
美增長緩慢阻礙利率正常化 (2015-08-04) (圖)
財經述評:樓價高企料對銀行體系風險有限 (2015-07-31)
百家觀點:年內加息預期 愈來愈接近事實 (2015-07-31) (圖)
票房再創新高 內地電影業前景俏 (2015-07-31)
三大因素左右美加息步伐 (2015-07-31)
A股「惡意沽空」不在內地? (2015-07-31) (圖)
利用人工島推動「橋頭經濟 」 (2015-07-31)
百家觀點:A股處波動市 系統性風險有限 (2015-07-28) (圖)
內地貨幣政策需加強結構調控 (2015-07-28)
「十三五」規劃將展現新機遇 (2015-07-28)
股市推動改革 內地需學期望管理 (2015-07-28)
澳元創6年新低 房產投資更吸引 (2015-07-28)
澳門樓市下半年將轉穩回升 (2015-07-28)
財經述評:港股大跌後走勢仍波動 (2015-07-24)
百家觀點:消費模式轉變 平價貨抬頭 (2015-07-2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富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