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外圍市場尚未復甦,出口疲弱之際,中國進行結構改革,便要進行艱巨的轉型。圖為福建廈門巨型貨輪正在港口裝載貨物。 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經歷了差不多一個月的大上大落,全球市場開始有點平穩的跡象,不是一下子平穩,而是慢慢平穩。正如歐美股市所見,早前由高位回落,幅度明顯,反映的是過去幾年,資金充裕,一直由量寬的環境中,孕育出投資者樂觀情緒,再加上美國的經濟復甦,失業率大降,通脹暫時似有若無,企業經營環境一直改善,足以令美國聯儲局有空間從量寬中退市,到近來的加息。
當然,目前距離真正放心,尚有很長的日子。君不見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始終是大家心目中不得不再提量寬的對象,而聯儲局在最新的議息會議後,其聲明亦顯然較此前保守,不難把年初至今資產價格大幅波動的開局,跟此聯想在一起。
事實上,從A股和人民幣的角度看,目前的形勢仍然是悲觀者眾,而外界一直關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也有不少人擔心,在中國改革過程中,若要跟國際接軌,是否真的能夠接受當中的震盪。尤其是一旦真的開放市場後,例如人民幣逐漸變成自由兌換,最後要開放資本賬,匯市上不同的參與者可能有不同的買賣盤算,當中部分人的觀點是否完全對中國樂觀,這一點絕不肯定。
從長遠計,外界對中國的想法,不是太樂觀,便是太悲觀,很少有人真的看得通透,因為當中涉及的,可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體。事實上,內地是由幾十年前的制度一端走到另一端,牽涉的複雜性,不足為外人道。
改革好處應已充分反映
經過幾十年的高速增長,受惠於改革的好處,大致上應已充分反映。故此,若說長遠平均增長率放慢,那是合理不過的事。目前令人困擾的,可不是這一種下行壓力,而是在外圍市場尚未復甦,出口疲弱之際,中國要進行結構改革,要進行艱巨的轉型,以往行之有效的,未必對將來仍然適用,但新舊遊戲規則之間,先破舊,後立新,舊的財富易去,新的財富未必立即到位。
誠然,過程中,偶然仍得以過去的老方向行事,因為不可能把一列高速行駛中的列車停下來才修理,必然一直推進,又一直改善。如此一來,大家可以感受到,多重政策目標,存在於長期與中期甚至短期之間,互有重疊,部分有替代,部分有互補,但說起來,就是不容易一步到位,解決所有問題。
更加市場化需有過渡期
正是這樣的環境下,才會有大家關心的基本面轉差。例如經濟數據幾年來的放緩,以至於以往不太按照市場機制行事,產生的資源運用不合理的情況。三中全會說的訊息很清楚,市場力量要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說明以往不夠市場化,將來要更市場化。但困難在於,由一個制度轉變至另一個制度,即使沒有三十年前那麼大工程,但仍然是大工程。■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