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證國際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員 葉旨崢
今天是我在文匯報第一次和大家見面,先預祝各位讀者猴年如意吉祥、心想事成!
中央明確指出「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是今年工作重點之一,而此問題其實由來已久,存在至少有十年以上。在完全自由的市場,過剩的產能會以市場機制自然淘汰,而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並不會自然發生,必須依靠行政調控解決,不過持續的經濟發展又與這手段相對。
四因素料國企數目下降
現在相當數量的資產還在國有企業之下,例如有超過六千萬人(2013年末數據)受僱於國有企業。如果「無形之手」不到位,人為的調控便變得不可或缺。經濟學家張維迎曾預言中國國有企業的數目會持續下降,而私人公司則將會繼續上升,他的看法基於以下四個原因(註):
一、現時經濟增速減慢將迫使中國上下作出結構性改革,而私人企業將會在這過程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國企的壟斷引起社會的反感。
三、研究指出國有企業比私人公司效率低。
四、龐大的國有資產在市場化後可以轉化為社會保障的資源。
如果中國經濟要繼續發展,私人領域必須持續開放,否則一切都只會事倍功半。當然這背後又涉及私有財產、知識產權等眾多問題。
市場主導 應讓私企強大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一直希望在調控和市場化之間取得微妙平衡,藉以推動經濟發展,現在再次明確提出要化解產能過剩亦是調控手段之一。
最新的消息是中央各部委正研究建立產能過剩行業退出通道,例如加強過剩工人下崗時失業保障等,希望減低調控的震盪。另一方面,中央亦不忘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措施,希望強化市場力量。
在調控與市場之間每個步步為營的決定,以及落實的情況,將會主宰這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往後的發展。而我認為必須堅持市場主導,讓私人企業強大下去。
註:詳見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Economics of China一書中張維迎的文章"The future of private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