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一批國產工程機械在江蘇連雲港港口碼頭集結等待裝船出口。資料圖片
比富達證券(香港)市場策略研究部高級經理 何天仲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中國2016年1月製造業與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以下簡稱PMI),其中製造業PMI環比下降至49.4%,持續收縮,非製造業PMI環比回落至53.5%,保持擴張。內地製造業低迷,非製造業(主要是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PMI數據是一項前瞻性的經濟指標,對行業發展具有一定的風向標作用,製造業PMI持續萎縮,顯示中國經濟尚未見底,投資者需留意風險。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製造業PMI數據主要由5個擴散數據構成,包括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及原材料庫存指數,所佔權重分別為30%、25%、20%、15%和10%。PMI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視為擴張、低於50%則視為收縮,是國際上通用的檢測宏觀經濟的先行數據之一。2013年官方製造業PMI統計樣本由原先的820家企業擴充至3,000家左右,數據代表性得到提升。
市場需求疲弱 行業挑戰仍大
1月份官方製造業PMI下降主要是受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以及原材料庫存指數等三個擴散指數下滑影響。該些數據顯示,外部需求仍疲弱,企業新訂單持續減少,企業生產意願下降,減少原材料採購量。可以預見,未來一個月市場需求仍較為疲弱,製造業仍面臨挑戰。此次從業人員指數雖有所回升,但仍處於收縮區間,在製造業持續收縮狀態下,就業率也面臨下行壓力。
馬太效應顯現 服務業撐經濟
製造業整體低迷,企業走勢也嚴重分化。1月大型企業PMI為50.3%,仍呈微弱擴張態勢,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PMI分別錄得49%、46.1%,均呈收縮態勢,且小型企業PMI值較上月回落最為明顯,達1.2個百分點,而大型和中型企業僅錄得0.6 個百分點的跌幅,小型製造業企業明顯面臨更大的挑戰。結合當前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等政策,內地製造業將呈現明顯的馬太效應(兩極分化現象),大型製造業企業將具相對優勢。
非製造業雖持續保持擴張態勢,但增速開始放緩。據統計,非製造業PMI主要指數中,新訂單指數下降2.1%至49.6%,主要是因為服務業新訂單出現下降;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則回落了一個百分點至52.7%,其中航空、道路及鐵路運輸、批發和零售等行業仍保持擴張;但裝卸搬運及倉儲、資本市場服務等行業仍處於收縮狀態,主要受運力過剩及股市低迷影響。
而新公佈的財新中國1月製造業及服務業PMI數據分別為48.4%和52.4%,與官方數據基本一致。一般而言,官方的PMI數據主要代表了國企及大型企業的經營情況,而財新PMI的統計樣本主要為中小民營企業,二者均印證了內地製造業下行的事實。短期來看,內地製造業下行勢頭未止,服務業雖可部分抵消製造業下行影響,惟整體經濟增長仍面臨挑戰。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